福建武夷山:景区门票依赖症为何如此难以破解?

发布时间:2025-09-18

福建武夷山:难以破解的景区“门票依赖症”

新华网新华网官方账号2015.09.1216:11

福建武夷山:难以破解的景区“门票依赖症”

新华社福州9月12日电(记者沈汝发)中秋、国庆假期临近,景区门票收费问题再次引发社会热议。记者对福建武夷山等知名旅游目的地进行调研后发现,当地运营开支持续攀升,“门票收入单一”的困境尚未突破,管理部门仍有调价意向。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属于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地,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最近,武夷山景区向公众宣布不会提高门票价格。然而,经过记者的探访,发现这个不涨价的保证仍然无法消除许多抱怨和忧虑。

武夷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王透露,景区绝大部分收益来自门票、观光车以及竹筏业务这三大核心板块,其贡献率超过九成。除了少量物业所得,公司主要聚焦于景区本身的运营,并未广泛涉足其他经营性活动。吴王补充说明。

武夷山景区的门票价格有一个逐渐增加的过程,最后一次调整发生在2007年,调整前门票采用单一票种形式,具体为单日参观110元,双日参观120元,三日参观130元。

依照福建省物价局当时所作的成本审核,不计入税收的情况下,武夷山景区单个门票的造价便达到了71.91元每人。因此自2007年8月开始,武夷山景区的门票价格先后调整为140元,150元,以及160元。到了2009年4月,武夷山景区又添设了观光车和竹筏的收费标准。

景区的运营资金,现阶段基本依赖游客购票。虽然上级单位多次强调要限制门票价格,但景区方面觉得难以控制提价的欲望。一位景区管理者坦言,他们已经多年未调整票额,财政负担确实很重。

根据武夷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披露的情况,2014年,公司借助多种宣传手段和推广活动,同时调整了竹筏的收费标准,最终导致其核心业务领域出现了轻微的上升。

没有门票收入,景区的保护谁来负责?武夷山的山水遭到破坏,责任由谁承担?一位景区负责人表示,武夷山的林木、九曲溪、上游植被的保护,周边村民的安置费用,基础设施的建设等都需要资金支持。

武夷山很长时间以来,主要功能是吸引游客参观,武夷山市旅游局局长王文谦这样表示,目前这种状况并没有出现显著改变。

九月份六日,国家发改委与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出公文,指出对由政府调控价格、政府引导价格的景区,一般不应推出新的提高门票费用计划。

王文谦指出,要解除景区对门票收入的过度依赖,必须推动游览活动向兼顾休闲和观光的转变。他主张通过促进餐饮、住宿、交通、活动、购物、娱乐等各方面共同繁荣,来延长旅游的产业环节,开拓多样化的盈利途径。此外,旅游目的地需逐步转型为综合性旅游城市,逐渐弱化单一景区的界限,构建覆盖全区域的旅游发展模式。武夷山总共只有六个获得3A、4A和5A认证的景区,然而能够对游客开放的地点达到十九处。王文谦指出,武夷山正在逐步推进体育旅游、文化研学旅游以及会议展览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业内专家指出,景区需加强内部管理,节约开支,同时增强服务品质,吸引更多游客,以此分散费用,减轻经济负担。

对于涉及自然资源的景区而言,减少或取消门票的建议,不少业内专家持保留态度,指出与国外政府通过高额财政支持进行保护的方式不同,此类景区的自然环境维护主要依靠自身力量承担,票价调整需要逐步推进。

福州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甘满堂提出,相关部门需推行带薪休假制度,扩大旅游假期时长,让民众获得更充裕的出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