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张爱玲美国故居却吃闭门羹,最终怅然而归

发布时间:2025-08-08

张爱玲声名鹊起、备受追捧的那段时光,我并未随波逐流,投身于追星的潮流之中,反倒是选择独处一隅,沉浸于其他作家作品的阅读中。直至后来,我在贾平凹的一篇散文中发现,他引用了张爱玲的这样一句话:“生命宛如一件华丽的衣袍,却布满了虱子。”短短十四字,竟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瞬间令我为之倾倒。

我儿子在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有一回,他邀请我和妻子一同前往美国,抵达了洛杉矶。我们住在他家的公寓里,注意到茶几的横格上摆放着两本张爱玲的小说集,一册是《小团圆》,另一册则是《红玫瑰与白玫瑰》。我了解到儿子在业余时间喜欢阅读历史与文学类的书籍,像这样的小说,他通常是不会阅读的。于是,我好奇地问道:“你还阅读这些吗?”他回答道:“哦,这是女朋友的书,她平时挺喜欢看的。”

我随意地浏览起来。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文笔确实出色,无需依赖离奇的故事情节,仅凭几个简单的片段,便能紧紧抓住读者的心,让人难以释手。这并非易事,唯有技艺高超的作家方能做到。她的比喻手法也十分巧妙,总能给人以新颖的感觉。此外,她作品中的清新脱俗、她的叙述方式、以及她对那个时代生活细节的处理……

关于张爱玲的生平及其传奇经历,我实际上所知甚少。恰在此时,儿子的女友向我透露,张爱玲的旧居位于洛杉矶,紧邻她担任博士后研究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距离此处并不遥远,只需驾车大约十分钟即可抵达。听闻此讯,我心中充满了激动,于是迫不及待地请求儿子在周末能陪我一同前往参观。

洛杉矶气候常年干燥,降雨稀少,却常在冬季迎来雨季。我在那年遭遇了较多的降雨,甚至有时雨势颇为猛烈。常常是乌云密布,紧接着便开始降雨,雨停后,阳光立刻重新照耀大地。

当我踏足张爱玲故居进行探访之际,恰逢冬日细雨纷飞。雨势虽不甚猛烈,但儿子驾驶的车辆在雨幕中穿梭,不久便抵达了西木区,来到了张爱玲曾居住的公寓楼前。车辆停在了楼门对面的马路边,儿子指向那座公寓楼,示意我:这里曾是张爱玲的居所,你可以仔细观察一番。

细雨纷飞,我站立在雨中,细致入微地打量着那座公寓楼。它是一座老旧的公寓,楼前的景象颇为繁华,小花坛中绽放着各式各样的花朵。门两侧,与楼等高的松柏树郁郁葱葱,热烈绽放的浅红色三角梅竞相开放,几株高大的类似竹子的植物叶子垂下,宛如凤尾。

雨水浸湿了我的衣衫。我想要走进公寓楼,不仅是为了避雨,还想去一睹张爱玲故居的真容,想知道那面墙上是否挂满了她不同时期的照片?是否在整洁明亮的玻璃柜中陈列着她各种版本的著作以及众多读者的来信?她的书桌上,那盏台灯是否依旧在原位闪烁……

我打算步入公寓,却发现那扇透亮的门紧闭,钥匙牢牢锁住,我无奈地在门口徘徊。恰在此时,一位居民从楼内走出,我们这才得以顺利进入公寓楼。儿子随即拿出手机,在屏幕上轻轻操作,不久便显现出那扇门的号码:206。

踏上电梯,抵达二楼后,目光立刻被中间那条铺着长长地毯的过道吸引,两侧依次排列着各家各户。我们依照门牌逐一搜寻,最终锁定206号房间。然而,门却紧闭着,透露出一种拒人千里的冷漠气息。儿子接连按响门铃,却无人应答。连续两次,屋内依旧一片寂静。

儿子说:爸,咱们回吧!

我一时大惑不解,问:这里难道不开放?不让别人参观?

儿子面带笑容,开口道:“爸,您有所不知,这栋公寓是属于个人的。张爱玲在世时只是租住于此,她离世后,房东自然会将房子出租给其他租客。我刚才按响了门铃,正是想与这户租客商议一番,看看能否让我们进去参观一番,这对您深入了解张爱玲大有裨益。”

我终于是领悟透彻了。然而,在归家的途中,心中依旧弥漫着一种淡淡的惆怅,仿佛带着一丝失落……

两个月后重返祖国,我持续着手我的长篇著作,笔耕不辍直至次年,方才如同卸下了肩上的重担。心中想着是时候休息一番,泡一壶茶,翻阅几本书了。于是,我前往书店,挑选了两本《张爱玲传》,并且购置了张爱玲的多部作品。

阅读《色·戒》,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终于领悟了张爱玲的写作意图,领略了这位大作家描绘人性时不动声色的精湛技艺。

重读《张爱玲传》后,我方才意识到晚年的张爱玲实乃一位真正的隐士,她的家门几乎不对任何人敞开。尽管家中设有电话,但她仅用于外拨,很少接听来电。至于信箱中的信件,她也从不翻阅,即使因此错失了一些事务,她也毫不在意。更有甚者,当她得知有记者在她的宿舍附近进行隐蔽采访,她立刻选择了搬家,从而彻底消失在公众视野之外。

相传仅有一回特例,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她有过接受水晶先生采访的经历。当时,水晶先生三次登门,三次被拒,直至最后,张爱玲才破例让他踏入家门。水晶先生对张爱玲的作品情有独钟,能够大段流利地背诵。这次,张爱玲罕见地与他畅谈了长达7个小时。

1995年9月的初期某日,她似乎预感到生命的尽头即将来临,于是换上了一袭赭红色的旗袍,随后来到一张行军床前,安详地静候着死神的到来。

最终,张爱玲的魂魄安息于太平洋之滨,那片最为荒芜的角落,她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了解到张爱玲的独特魅力,阅读了她的著作,并在她故居前驻足片刻,我的追寻张爱玲的旅程,至此便画上了句点——对于我来说,这便是最大的成就。

寻找媒体关注、寻求报道机会、寻求援助,只需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通过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进行搜索,全省超过600名主流媒体记者将随时在线等候您的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