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间不妨去张爱玲出生老宅坐坐,聆听她喜爱的市声

发布时间:2025-08-06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8:30-20:30

张爱玲的故居坐落在康定东路85号,此地曾称作麦根路313号。麦根路得名于英国人麦根,始建于1862年,即清同治元年。这条道路是英国人为镇压太平军而在田野间开辟的军路,其路径蜿蜒曲折,多处转弯。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麦根路及其周边道路两侧的房地产业迅猛崛起,到了1930年代,各式花园洋房、石库门弄堂、新式里弄逐渐成形,同时,众多染织、保温瓶、日用化学品、煤球、无线电、霓虹灯等工厂也纷纷落户于此。1947年,麦根路更名为“淮安路”,而1959年,石门二路至泰兴路段的麦根路则被命名为康定东路。麦根路最终演变成为一条历史悠久的街道,其路名历经多次更迭,建筑风格也极为多样。

张爱玲出生在麦根路李鸿章老屋

在1896年之前,清朝的杰出大臣李鸿章便在麦根路设立了名为“鸿章纺织染厂”的工厂,并购置了私人房产。时光荏苒,到了1920年,李鸿章的远房外孙女,日后被誉为上海才女的作家张爱玲,便诞生在麦根路313号的那座李鸿章故居之中。

张爱玲像

这座始建于清末民初的四层清水红砖老洋房,曾是张爱玲的曾外祖父李鸿章为女儿准备的嫁妆。其南立面装饰有连绵的券窗,以及宽敞的水泥台阶、雨篷和晒台。屋前原本有一座花园,但现已不复存在。

1920年9月30日,张爱玲在这座古宅降生,并在那里度过了她最初的两年童年时光。到了1922年,张爱玲年方两岁,其父张志沂,字廷众,担任天津津浦铁路局的英文秘书,于是全家搬迁至天津的英租界。她的母亲黄素琼,字逸梵,是一位思想前卫的女性,而张志沂则属于守旧的遗少,他们之间截然不同的世界观,导致了他们婚姻的不和谐。

旧居建筑的山墙保留着大量精美繁复的砖雕

优秀历史建筑铭牌

1924年,黄逸梵女士,张爱玲的姑母张茂渊的妹妹,一同踏上了远行的旅程,跨越大洋前往英国深造。在那个年纪,张爱玲便回到了上海,她的生活由此展开。她开始涉猎绘画、英文以及钢琴,同时阅读着中国古典文学。到了1930年,张志沂与黄逸梵女士结束了婚姻关系,那时的张爱玲年仅十岁,她随父亲开始了新的生活。1931年,张爱玲踏入上海圣玛利亚女校的校门,不久后,她的短篇小说《不幸的她》便在校刊上首次亮相。紧接着,1933年,她又在该校发表了首篇散文作品《迟暮》。

旧居建筑的窗沿砖雕

1934年,张志沂与曾任民国政府总理的孙宝琦的女儿孙用蕃喜结连理。自此,张爱玲与父亲间的和谐关系宣告结束。父亲曾将她囚禁于屋内长达半年,最终在保姆的协助下,她得以逃离那令人窒息的居所,逃至开纳路(现武定路)母亲的庇护之下。或许在童年时光,她便时常趴在窗台上,静静地凝视着窗外的众生百态。

从旧居窗口向外看,周边里弄生活气息浓郁

旧居建筑的拱券砖雕

张爱玲对从阳台俯瞰景色的热爱,与她偏爱在室内聆听都市喧嚣的习惯相映成趣。在《公寓生活记趣》一文中,她曾这样描述:“我对‘市声’情有独钟。那些比我更有诗意的人,他们在枕边聆听松涛和海啸的声音,而我,唯有听到电车鸣笛,方能安然入睡。……那些常年居住在繁华都市中的人,或许只有在离开城市后,才会意识到他们离不开某些东西。”城里人的思绪,被条纹布幔所映衬,那淡淡的白色条纹仿佛是穿梭其间的电车——它们平行、整齐,如同静谧的河流,潺潺地流淌进潜意识深处。苏州河畔的喧嚣“市声”,是否曾为这位正经历家庭波折的敏感少女带来一丝慰藉。

1939年,张爱玲及其母亲和姑姑搬迁到了赫德路(现今的常德路)上那座广为人知的住宅——爱丁顿公寓(现在的常德公寓)。

旧居改造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2009年,张爱玲的故居经过改造,变成了石门二路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到了2012年,这个中心荣获了上海市特级文化活动中心的称号。在这里,张爱玲曾经居住的房间被巧妙地改造成了一系列功能各异的场所,包括评弹书场、剧场、图书馆、活动室、办公室、青少年科技探索馆、张爱玲书屋、健身房以及公共图书馆等。其中,图书馆的建筑面积达到了520平方米,藏书量高达25000册。“武定书场”作为中心常年举办的活动,在上海地区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它是本市为数不多的长期存在的评弹演出场所之一,很好地满足了众多评弹爱好者的文化追求。该中心每年会举办超过500场各类活动,参与人数接近30万,无论是年度活动场次还是居民参与度,都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社区文化中心门口

文化中心特地设立了“张爱玲书屋”,屋内摆放着几件老旧家具和若干张照片,重现了张爱玲昔日读书的情景。书屋内陈列着张爱玲的众多作品以及众多研究她的书籍。张爱玲已成为老上海文化中的一个标志,所以在她的书屋中阅读她的作品,别有一番风味,让人不禁遐想连篇。

这个老上海的文化象征,在张爱玲笔下的“故乡”之地,得以璀璨绽放。张爱玲的故居摇身一变,成为社区的文化核心,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近张爱玲,故居也因此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标志,闻名遐迩。

张爱玲旧居内部已改造成文化中心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