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手下十三太保殉国后,竟被雍和宫旁柏林寺老方丈秘守寄柩

发布时间:2025-07-31

众多城市中,不少道路以知名人士的名字命名,比如遍布各地的“中山路”,用以缅怀孙中山先生。即便是首都北京,也拥有多条以纪念抗日英雄为主题的街道,诸如张志忠路、佟麟阁路、赵登禹路等。

今天咱就说说佟麟阁路。

一日骑行闲逛,途经西单热闹区域,忽见街名引人注目,循径而入,意外发现一处惊喜。在这寸土寸金之地,竟藏有一座纪念园,虽面积有限,却颇为显眼。此纪念园乃为缅怀抗日英雄佟麟阁而设立。

然而,这位英雄的名字应为佟凌阁,只是在他英勇牺牲后,报纸在报道时将其名字误记为“麟阁”,自此之后,这一误记便被广泛传播并沿用至今。

佟麟阁被誉为冯玉祥麾下的“十三太保”之一,他是我国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高级将领之一。据资料记载,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他率领部队勇敢地抵抗日本侵略者。7月28日,在北平南苑的第29军司令部遭到40多架敌机的连续轰炸,同时,地面还有3000人的机械化部队发起了猛烈的攻势。赵登禹师长与132师同仇敌忾,誓死捍卫阵地,29军在他指挥下奋勇杀敌。战斗异常惨烈。随后,他们奉命前往大红门转移,却在途中再次遭遇日军围攻。在组织部队进行反击时,不幸被机枪击中腿部。部下们劝他撤退,但他坚决拒绝,继续率领部队顽强作战,不幸头部再次遭受重创,失血过多,最终英勇牺牲。1937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赠他陆军上将的荣誉。1945年后,北平市政府将南沟沿改名为佟麟阁路,以示纪念。

当然,这一命名是在1945年由冯玉祥提出建议,并由北平市市长何思源签署的。当时,南河沿大街、北河沿大街以及铁狮子胡同被分别更名为佟麟阁路、赵登禹路和张自忠路,此举旨在纪念抗日英雄。

佟麟阁将军是中国抗战中最早捐躯疆场的一位高级将领。

佟麟阁出身于农家,然而自幼便在舅舅的教导下,潜心研读经史,立下了报效国家的志向。因此,在成婚后第二年,年仅十六岁的他,通过朋友的引荐,前往高阳县县公署担任文书一职。后来,他得知冯玉祥将军,这位在陆建章麾下担任前营营长的人,受命前往河北省景县招募新兵。佟麟阁仰慕冯玉祥将军的爱国精神,毫不犹豫地放下笔杆,投身军旅,成为了一名左哨哨兵,不久后晋升为哨长。他后来信仰了基督教,怀揣着与耶稣一样的信念,决心为饱受苦难的中华民族献身,全力以赴地履行着军人保卫国家和人民的职责。冯玉祥曾这样称赞佟麟阁:“他是一位极其虔诚的基督徒。能够自律,能够忍受艰辛,从未撒过谎。人们都尊称他为正直的君子。平时尊敬上级,关爱部属,除了热爱阅读。他并无其他爱好。”佟麟阁在学术研究上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因此迅速晋升为第十六混成旅第一团第三营第二连连长,负责驻守陕西,成为赵登禹的部下。1921年,他被提升为营长,并从那时起,一直跟随冯玉祥参与第一次直奉战争,成功击败了河南督军赵倜。随着时间的推移,佟麟阁凭借其显著的战功,接连晋升为陆军第二十五混成旅旅长、第四师师长以及滦河防守副司令等职务。此后,佟麟阁率领部队征战于全国各地,直至卢沟桥事变爆发。当时,担任二十九军副军长的佟麟阁冲锋在前,多次击退了日军的进攻。《北平时报》曾发表文章称:“佟副军长擅长治军。二十九军军纪严明,作战勇敢。对百姓秋毫无犯,这都得益于佟将军的训练有方。在七七事变之后,士兵们在炎炎烈日下坚守城池,每支队伍前方都放置了一桶水,用热水来解渴。”商民们感动得几乎流泪,纷纷献上西瓜,但他坚决推辞不收。他对百姓谦恭有礼,作战时勇猛无比,堪称军中楷模。后来,由于敌众我寡,部队被敌人四面围困,只能依靠地形,继续与敌人顽强战斗。在指挥右翼部队向敌人发起突击时,佟辚阁不幸被敌人的机枪击中腿部,部下劝他稍微退后包扎伤口,他却说:“情况非常紧急,抵抗敌人至关重要,个人的安危微不足道……”他坚决不肯退后,反而更加奋勇争先。士兵们泪流满面,拼尽全力奋勇杀敌,这场战斗异常惨烈,伤亡惨重。面对日军久攻不下,日军派遣飞机前来支援战斗,在敌机的猛烈轰炸下,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战斗的佟麟阁头部再次遭受重创,最终英勇牺牲,年仅四十五岁。

据史料记载,当佟麟阁将军的遗体被运回北京之际,中国红十字会与冀察政委会外交委员会秘书欧秋夫带领十余名警员,于7月29日在大红门发现了他的遗体。佟将军全身浴血,双眼模糊不清。他的忠骨被送回北平城内,由佟夫人及其子女含泪安葬,他们隐去了姓名,将遗体安置在雍和宫附近的柏林寺。寺中的老方丈敬佩将军的爱国精神,秘密守护着灵柩,直至抗战的胜利。

当我写下这些文字时,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脑海中浮现出佟麟阁将军那庄严的誓言——战事终将不可避免,我们二十九军将首当其冲。为国捐躯者光荣,苟且偷生者可耻。个人的荣辱轻如鸿毛,而国家和民族的荣辱则重如泰山。国家多灾多难,军人应以马革裹尸的决心,用生命来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