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坐落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四姑娘山镇,隶属于青藏高原邛崃山脉,与成都相距220公里。该景区毗邻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坐标范围东经102°42′30″至102°58′40″,北纬30°54′16″至31°16′21″。
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观包括双桥沟、长坪沟、海子沟,以及幺姑娘山(又称幺妹峰)、三姑娘山、二姑娘山和大姑娘山。该山区的山势险峻,拥有发达的现代冰川。超过5000米的海拔高度上,分布着85座终年积雪的雪峰,这些雪峰形成了现代山岳冰川。其中,主峰四姑娘山的海拔高达6250米,位居邛崃山脉之巅,同时也是四川的第二高峰,以及横断山脉的第三高峰。
四姑娘山风景区不仅是世界自然遗产,更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以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还是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世界遗产之一,并且名列全国十大登山名山。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地貌特征
四姑娘山位于我国地貌第一阶梯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界,是四川盆地过渡至青藏高原的关键区域。该地的大地构造隶属于我国大地地槽区的松潘—甘孜褶皱带,同时,地貌上属于川西的高山高原区,具体分区为高山峡谷亚区,且位于大渡河中游的高山峡谷地带。这里的主要地貌类型包括干暖河谷(亦称半干旱河谷)地貌、高山地貌以及极高山地貌。四姑娘山地表主要由中生代及古生代的砂岩、板岩、大理石、石灰岩以及结晶灰岩构成。
气候特征
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该区域地形起伏巨大,海拔高度差异显著,因此,随着海拔的升高,山地气候呈现出明显的变化。从保护区西南部的沃日河谷至主峰之巅,气候垂直带谱复杂多样,依次展现出了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以及永冻带的气候特征。在保护区内,年均气温为5.9摄氏度,而四姑娘山顶的平均气温为17.1摄氏度,无霜期长达78天。该区域干湿季分明,降水量分布存在季节性和地域性差异,年降水量达到931.5毫米。阳光充足,日照比例极高,达到了51%,且平均每年日照时长为2265小时。
动物资源
四姑娘山地区拥有约46种兽类,这些兽类分属7个目和20个科;此外,该地区还有7种鱼类,分别属于2个目和3个科;至于鸟类,共有74种,分布在3个目和27个科中。我国共有31种受国家保护的动物,其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有11种,包括大熊猫、金丝猴、林麝、白唇鹿、扭角羚、豹和雪豹等7种兽类,以及胡兀鹫、斑尾榛鸡、雉鹑和绿尾虹雉等4种鸟类;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则有22种,涵盖猕猴、豺、黑熊、棕熊、小熊猫、黄喉貂、石貂、水獭、林麝、马鹿、鬣羚、岩羊等兽类,以及血雉、高山兀鹫、雉鹑、藏马鸡、藏雪鸡、灰林号鸟和红腹角雉等鸟类。
植物资源
四姑娘山地区位于川西的高山峡谷针叶林区域,这里的植被分布呈现一定的层次性,包括沙棘和稀疏的灌木丛等半干旱河谷植被,以及山地常绿的针叶林(又称暗针叶林)、落叶阔叶与针叶的混交林,还有亚高山灌丛草甸带和高山流石滩上的稀疏植被。据统计,该区域拥有120多个科、约500多个属、1200多种高等植物。其中,有四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分别是四川红杉、麦吊云杉、独叶草和桃儿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