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已经没有日本人了。 “每架从日本飞往哈尔滨的飞机上,都有方正人。”方正县政协委员、收藏家林长山想了想,简单阐述了方正与日本的关系。从哈尔滨一路向东行驶,三个小时后就进入了方正县辖区,迎面是一片广阔的稻田。尚未竣工的哈佳铁路穿过稻田,连接方正与哈尔滨、佳木斯。这个位于松花江南岸的小县城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铁路时代。穿过广阔的稻田,过了一座桥,我们就从西边进入了方正县城。走在方正县的街道上,如果你留心的话,偶尔会注意到一两块印着中日文字的招牌。这让我们很难将眼前的场景与四年前媒体报道的方正县“店招牌基本都是日文”的故事联系起来。当时,方正县因“为侵华日军死难者立碑”事件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口头和书面批评。如今的方正,看上去和东北其他县没什么两样。从街道景观看,完全看不到一丝“家乡”的味道。 “我们已经有四五年没有提到‘侨乡’这个词了。”方正县一位政府工作人员告诉凤凰周刊。他说的是事实,这从方正县近五年来的政府报告中也能看出。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侨乡”一词出现11次,2011年8次,2012年3次,2013年仅出现一次。2014年,“侨乡”一词已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彻底消失。
但方正与日本的联系却无法割断。据方正县政府2011年公布的官方数据,方正县有旅日华侨3.5万余人,与旅日华侨有亲属关系的侨眷4.8万余人。华侨及归侨家属总数为86270人,占方正县总人口的比例高达37.49%。由于与日本的历史渊源,方正县成为中日关系中的一块特殊棋子。在中日关系的每一次风风雨雨中,方正县都难以独善其身。即使在中日关系紧张的背景下,方正县也很难彻底断绝与日本的联系。 “侨乡”沦为“汉奸县” 这个东北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四年前就被卷入了全国舆论的漩涡。 2011年7月30日,一条有关“黑龙江方正县为吸引日本投资,斥资70万元为逝去的日寇立碑”的微博迅速在网络上传播。该微博称,为了吸引日本企业投资,黑龙江省方正县为了GDP和政绩,花费70万元为逝去的日寇立碑,并称这一事件为“中国式纪念碑剧”。事后证明,所谓“为侵华日军死难者立碑”不过是方正县政府在中日友好花园内为日本人公墓和华人养父母公墓设立了两道登记墙。引起公愤的是其中之一,《日本先锋团阵亡人员名单》。方正县确实积极开展侨乡建设,希望通过树立“侨乡”文化品牌来招商引资。比如,投入资金建设日式商业街;通过举办荷花节,邀请华侨华人、日本嘉宾参观方正,开展招商引资。
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立碑事件之前,方正也没有一家日资企业,也没有一家日式餐厅。这种“文化舞台、经济舞台”的手法在我国县域经济中十分普遍。不同的是,方正县舞台所采用的文化理念与日本有着密切的关系。中日外交关系不稳定,这是注定的。概念的脆弱性。当两国处于“蜜月期”时,这种文化理念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然而,一旦两国关系恶化,“侨乡”将面临很多人指出的危险。多年后反思立碑事件,方正县民间学者郭祥生认为,如果当时的墙上只有编年史,而不是另一面刻着抗日先锋团阵亡名单。侧面看,情况或许并非如此。 “错误太多,上面刻的是日本名字,很难处理。”郭祥生看望了大批幸存的拓荒者和孤儿,并参与了《方正侨乡史》的编撰。一时之间,全国舆论哗然。方正县被网友称为“汉奸县”。时任县委书记的刘军也遭受了不少谩骂和攻击。他的照片被发布到网上,网友们用照片编辑软件对他的照片进行了编辑。穿上日本军服。当时还在方正县史志办公室工作的杨行江接到了好朋友李龙的电话,李龙是抗联名将赵尚志的侄子。 “他打电话给我,问我纪念碑怎么了。因为我从事历史记录,他以为跟我有关系,他很生气。我说我根本没有参与。”杨行江回忆说:“因为爱国,他的叔叔在抗日战争中牺牲了。
国愤重于朋友之间的友谊,他不会允许自己最好的朋友成为叛徒。 ” 虽然时任方正县常务副县长洪振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此进行了解释,称立碑的目的是“警示和教育后人更加清醒地认识法西斯主义的罪恶”。 ”并解释了竖立纪念碑的事。已“经国务院、外交部批准”,但方正县仍无法获得公众的理解。当年8月4日晚,五艘钓鱼岛离岛活动人士偷偷潜入中日友好花园,在墙上泼漆并开始砸毁纪念碑,这一事件在8月5日晚达到高潮。方正县政府当时保持低调,有近百人。南京的爱国人士聚集在哈尔滨,准备来方正县质问当地政府。不过,立碑事件对方正县的影响确实如此。不会随着挂牌墙的倒塌而消失。愤怒的人们殊不知,方正县早在2006年就建起了黑龙江省首个“抗战英雄纪念地”,但他们永远记住方正县为日本人竖立了一座纪念碑。方正县皇弃民,东西长4公里,南北长1.5公里。如果以正常速度行驶,从东面5分钟即可穿过城市。此刻,放眼望去,都是稻田。城东不远处矗立着一块路标,告诉路过的人们,往北4公里就是一汉通码头——逃亡的日本先锋聚集在这里,等待祖国派出军舰接他们前往哈尔滨,但他们最终失败了。船抵达前,在异乡牺牲的5000多名日本拓荒者被安葬在不远处的炮台山脚下。
自1905年日本赢得日俄战争,特别是“九十八”事变并占领整个东北后,日本就热衷于在中国东北开展移民活动。近40年来,约有32万日本移民进入中国东北,其中大部分在黑龙江。 1936年8月,日本开发省和关东军制定了《满洲百万户农业移民计划》,计划从1937年开始20年内向中国东北移民100万户、500万人。在日本政府的诱导下,许多原本生活贫困、处于社会底层的日本农民要么是为了维持生计,要么是为了逃避军事压力,纷纷加入到中国东北拓荒。 服务。但现实并不像先行者想象的那样。满洲滴水结冰,寒冷难耐。更糟糕的是,几年后,随着战局逆转,16岁以上、45岁以下的日本国民也被纳入征兵范围。拓荒队伍中的体力劳动者大部分被征召入伍,剩下的大多是妇女、儿童、老人和体弱者。 1945年,战局日益不利,但先行者们却对此一无所知。到1945年8月2日,战场形势已十分危急。关东军发言人仍发文称,“关东军坚如磐石,我国人民,特别是驻华先锋,可以放心,努力报国”。几天后,8月9日凌晨,155万苏联红军越境,进入中国东北,向关东军发起进攻。由于实力悬殊,关东军在许多方面都陷入了困境。 8月15日,裕仁天皇发布《停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一些生活在北满的拓荒者直到8月17日才得知日本投降的消息,部队撤退,但当时的日本政府不但无法协助这些拓荒者回国,甚至做出了允许日本人回国的决定。华侨要“就地定居”。 8月31日,日本政府发布命令,“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要尽力高举现有的共存共荣的旗帜,以努力工作为第一职责”。这实际上意味着日本政府已经放弃了这些由国家失误引起的问题。以及滞留在海外的国民。由于寒冷、饥饿、疫病猖獗,被困方正县的拓荒者开始大量死亡,尸骨散落满山遍野。据《方正侨乡史》记载,滞留在一汉通的一万多名拓荒者中,有五千多人没能熬过那个寒冷的冬天。 “老百姓看到荒野里的日本人尸体,觉得很可怜,就自发埋葬了。后来民主政府发现这个问题,又发出了呼吁。”方正县办公室原主任杨兴江说。据《方正人民革命斗争史》记载,1946年3月,中共在方正县建立政府后,出于人道主义精神,组织当地群众在荒野中收集、挖掘拓荒者遗骸,将他们一一拉开。前往炮台山东侧。尸体被堆成一堆,浇上煤油,堆上柴火,火化。这样持续了三天三夜,然后挖了一个大坑,把骨头埋了。 1960年,在周恩来亲自干预下,方正县政府基于人道主义考虑,将散落在该地区的日本人遗骸收集埋葬,修建了日本人公墓。 1973年,因水库扩建和黑龙江省政府拨款,方正县将墓地迁至地势较高的炮台山西北坡,改建为混凝土建筑。墓北侧立有3米高的花岗岩石碑。面向日本方向,上面写着“方正地区日本人墓地”九个大字。
近5000名在国外牺牲的先驱者安葬于此。 1984年,马山地区集体自杀的530多名拓荒者的遗体也被移葬于此。据《看历史》杂志报道,文革期间,方正县日本人墓地数次险些被毁。据当地传说,周恩来曾说过:“这不是日本军人的墓地,这是日本人的墓地。人民是没有罪恶的”,墓地得以保留。因此,方正县成为日本唯一的地区。中国有日本人公墓 1994年,经敌国县政府批准,“方正地区日本人公墓”更名为“中日友好花园”。在中国部分地区,方正地区曾是抗日同盟的重要据点,抗日名将赵尚志曾率部作战。整个日军占领期间,方正县共有1117人在与日军的战斗中牺牲,拓荒团进入后,方正县人民也是受害者。创始人,他们掠夺了大量的土地,并将原本耕种该地区的农民赶到了边远地区。正在执行征地任务的伪满地方政府宣称“土地属于‘国家’,将由‘国家’收回,然后租给大家耕种”。他们要么使用暴力,要么低价强行收购,迫使农民掏出土地。 “你不给我土地,你就不行。如果你不给我土地,我就偷房子。”郭祥胜说道。当时,大批农民被赶到山沟里。由于土地不适合耕种,他们饱受寒冷和饥饿,致命的传染病很快就来了。 “四百多人死亡,有的村庄只剩下两三户人家。
“死了20多户人家,拓荒团和普通农民不一样,用日本人自己的话说,他们‘一手拿着枪,一手拿着铁锹。’拓荒团里年轻力壮的人,其实日本陆军预备役部队虽然不是征召入伍的初衷,但这并没有改变先锋团武装移民、协助日本侵略的本质。 。打仗的时候,他们是士兵。 “不打仗的时候,他们就是农民。”杨兴江告诉凤凰周刊。虽然是个仇恨者,但看到敌国妇女儿童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方正还是忍不住产生了同情之心。 “人们的感情很复杂,一方面憎恨日本兵,另一方面又同情日本人。老百姓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杨兴江说。 “你看起来很可怜。”郭祥生说,“仇恨很深,但看看日本战败后的孩子们,他们都快要死了,头上湿漉漉的,衣服破烂,看起来很可怜,你不看他们就快死了。”毕竟,他们不是日本人,当时仅一汉通就有七百多名3岁至16岁的孤儿,其中很多人生病了。先锋团的4000名妇女儿童被善良的方正人收留在自己家里,使她们免于饥饿和死亡。大多数女性与创始人男性结婚,孩子被创始人家庭收养。被称为“日本孤儿”的方正县华侨商会副会长郭晓宇还记得,小时候“同班有七八个日本同学”。孩子们不懂事,有时会开玩笑地对他们喊“你”。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