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子长市围绕“引领特色产业”,确定了“大力发展山苹果产业、做强马铃薯加工业、加强和改进大棚种植”的产业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扶持政策,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形成“山林果品、河棚种植、畜牧业”的多产业路径。沟域、聚焦特色”推动全市农业产业现代化,让老百姓的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初秋八月,我走进子长市冯家岔村的温室葡萄园。成熟的无核葡萄挂在树枝上。种植户庹海明和妻子精心采摘葡萄串,装进箱子里。他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喜悦。
子长市杨家泽镇王家沟村村民庹海民:我从2019年开始种葡萄,有人说我老了。我今年已经70岁了,他们说你的气色好多了。我已经没有负担了。我已经让我的好财产盈利了,我不会向我的孩子们索要它。说实话,我没有什么负担。
十年前,杨家园镇种植葡萄的农户只有三五个。在利好的政策带动下,杨家院泽镇葡萄种植户现已增加到100多户,种植面积增加到500多亩。对于这种变化感受最深的是“本土专家”王章虎。
子长市杨家泽镇王张虎山葡萄工作站负责人王张虎:我种葡萄已有20多年了。从开始到现在,我大概试种了一百多个品种。我们想帮助人们赚钱。种植易于管理、味道鲜美、易销售、能卖钱的品种。因为我也是一名老党员,又因为这几年我靠葡萄赚了很多钱,所以我会把自己学到的一些技术推广给我们的种植户,让大家都能致富。
近十年来,子长市蚕桑产业也不断发展壮大。子长植桑养蚕历史悠久。据县志记载,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子长还是陕西省首批蚕桑示范基地县和国家“陕北生态桑园综合实验站示范县”之一。
养蚕工具和种植方法的改变也使得养蚕业的效益逐年提高。如今,产业链不断延伸至桑叶茶、美容茧、蚕淤养生枕、蚕丝被、桑枝菇、桑葚等。白酒等产品,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了子长蚕桑品牌。
子长市蚕桑发展中心副主任 杨通:今后,我们要让每一位蚕农逐步有序走向大合作社,小户进大户,大户进企业,让蚕桑长子的将成为长子的长子。漂亮的名片。
以产业扶贫为突破口,十年来子长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李家岔镇东方红村,七十多岁的南真卿正在悠闲地喝茶、看报纸。 2017年底,东方红村成功摘掉“贫困帽子”。 2018年,村上争取水利建设工程,四个自然村全部通了自来水。 2016年至2018年,4个自然村12公里村道和工业道路全部硬化到位。南真卿看着每一个变化,心中大喜。
子长市李家岔镇东方红村村民南振清:现在生活好了。有养羊户和养猪户。他们一年售价数万元,建了54个大棚和2个猪棚。这是一个集体产业。现在年纪大了,应该看书看报纸,了解国家的情况。我必须赶上时代,跟随时代。
东方红村是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之一谢子长的故里。目前拥有谢子长故居、谢子长墓地、红队组建旧址等众多红色资源。 2022年,东方红村被中组部确定为第三批红色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村上抓住有利机遇,全力打造“红绿”产业。
子长市李家岔镇东方红村党支部书记谢海林:红色产业依托谢子长故居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旅游景区。绿色产业是我们2017年以来发展的村集体经济四合一,最终目标是让我们的农民致富,努力把我们东方红村建设成为党旗红、生态优、实力强的美丽红色村庄。三五年内,工业发达,农民富裕,乡风良好。
扬帆远航,勇敢引领潮流,谱写新篇章。如今的子长市山青水秀,产业繁荣,充满新的希望和活力。
延安新闻中心记者 杨晓翔 薛兴良 白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