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建设美丽乡村——子长市李家岔镇创建乡村振兴“模范村”

发布时间:2024-11-10

谢子长简介_谢子长陵园_谢子长陵观后感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谢子长故居星火广场,眼前的大理石雕像就是民族英雄谢子长……”近日,子长市李家岔镇中学组织学生开展了李家岔镇东方红村课外实践活动。师生们通过缅怀革命先烈、朗诵革命诗词、重温入团誓词、聆听谢子长故事等方式表达对谢子长将军的缅怀。

“这种课外活动已经成为我们学校教育教学的常态。我们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革命先辈的事迹中增强他们的爱国意识,深深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李家岔镇中学老师刘莹莹说。

子长市李家岔镇东方红村以推进红色美丽乡村试点建设为契机,通过加强组织、长远谋划、统筹资金、携手党群,全力推进红色美丽乡村建设强村富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庄美化。不断提高村民生活幸福指数,让红色引擎赋能乡村建设,打造乡村振兴红色美丽“样板村”。

谢子长陵观后感_谢子长陵园_谢子长简介

谢子长故居

“基因红”变“开发红”

东方红村是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之一谢子长的出生地。这里也是他青少年时期求学、办学、开展革命活动的地方。现有谢子长故居、谢子长墓地、红色支队旧址等。古迹。

编辑出版了《李家岔百年》文集,创建了李家岔镇‘掌上文化站’,扩建了谢子长纪念园和红色步道,改造了东方红村党群服务中心。 ”李家岔镇党委副书记强波表示,“同时,我们将全力打造产业特色、旅游景点、科研亮点的红色美丽新农村,努力寻找新农村。” “红色旅游+科研基地+现代农业”融合发展之路。”

目前,李家岔镇东方红村正在加快建设党员干部警示教育中心和东方红村历史博物馆,不断丰富“红色”载体,实现干部教育与保护利用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学习基地,让各界党员和中小学生前来祭奠烈士、接受红色教育,打造民族英雄故里谢子长“红”了,人民的生活也“红”了。

迈出致富之路新步伐

位于东方红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干部教育报告厅里,工作人员正在紧锣密鼓地把各种制度牌匾挂在墙上,营造出有序忙碌的景象。

“这里以前是一所学校,农村孩子到镇中学上学后就闲置了,在镇政府的支持下又重新利用了。”东方红村党支部书记谢海林说,“该干部可容纳100人。教育报告厅配备住宿、餐饮、学习为一体的后勤保障设施,可承担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服务,为我们村集体经济增加了新的收入渠道。”

这只是东方红村整合资源、联合开发的一个缩影。目前,还正在加快党员干部警示教育中心、东方红村史馆建设、“乡村振兴顾问”招聘……今年以来,该村积极探索一体化发展打造“红色资源+村集体经济+乡村旅游”模式,聘请产业致富领军人物、乡村人才等5名优秀人才担任“乡村振兴顾问”,参与村庄整体发展。

被聘为东方红村“乡村振兴顾问”的谢金如是地地道道的东方红村民,退休后生活在城市。自从被聘为“乡村振兴顾问”以来,他经常和其他五位顾问一起回到村里,以“参谋员、统战员、金融家、信息员、宣传员、指导员”的身份,与第一书记和村干部密切合作。 ” “乡村振兴小组“六人”职责将充分发挥乡村振兴“智库”作用和社会人脉资源优势,合力推动各项乡村振兴落实东方红村振兴任务。

“我们村在用好中央400万元补贴的同时,在‘乡村振兴顾问’的协调下,积极争取各级项目资金1250万元和市财政配套300万元已经落实了7个项目,还有2个正在洽谈中。”东方红村第一书记赵波高兴地说。

各方在用好中央红色村补助资金的同时,整合撬动外省市财政资金,有力高效推进相关项目建设,使东方红村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村容村貌得到了全面提升。村容村貌明显改善。重点对谢子长故居及周边地区进行集中整治,让红色村庄焕发出红色“面貌”。截至目前,新建东方红大桥已建成通车,山洪沟治理工程已完成,所有进场道路已硬化,完善了40条生产道路。

“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整合,让东方红村的名气更大了,环境得到了改善,村民收入也增加了。今后,我们将结合村情,为全体村民提供资源性食品、生态食品、生态食品等。”食品、旅游食品。”李家岔镇镇长南雄雄说。

谢子长简介_谢子长陵观后感_谢子长陵园

东方红村党群服务中心

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以前这些土地坡度高,缺水,收入不高。土地整理后,每年收入非常可观,我们农民能直接看到效益。”谢海林兴奋地说,“村里以前有几条水渠,是用来治理沟渠的,建地政策的春风已经过去,还有500多亩高标准农田。填平后,运河之后,土地比以前多了40多英亩。”

有了平坦的土地,村上才能更好地发展设施农业。村里新建的10个大棚,通过承包方式为村集体经济注入了新动力。种植户崔海兵去年以每个温室5000元的价格承包了三个大棚,种植枣、瓜、菜,收入可观。

“我们今年推出的新瓜,不仅皮薄、形状好,而且味道特别好,每斤最高能卖到30元,现在已经卖了三分之二。一棚的辣椒和一个棚子的小瓜,一年就够粮食了。”崔海兵高兴地说。

截至目前,东方红村已建成村集体33千瓦光伏电站一座;在东方红村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新建温室大棚10个;新建畜沼“一体化”养猪场,新增农户15户,村里生猪存栏达到300头;改造葡萄棚50个。

赵波说:“村上立足村实际,围绕‘用红色引领绿色产业发展壮大、用绿色带动绿色产业发展’的思路,实施小户种养‘全覆盖’模式。让红色资源更加生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群众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努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农业产业综合实力。 ”。

东方红村用绿色产业,将红色资源衬托得更加鲜明。通过新建大棚,发展大棚葡萄、生猪养殖、小杂粮种植加工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预计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20万元。

李家岔镇党委书记杨金平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紧紧坚持“红色党建引导、绿色产业支撑、文化旅游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思路并以此为契机推进红色美丽乡村试点建设,全面盘活红色资源。让红色引擎赋能乡村建设,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增强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记者|张亚宁

网页编辑|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