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洞内埋葬了三名盗墓贼,他们引出了水池下令人震惊的古墓!

发布时间:2024-10-25

2008年12月31日晚,江苏省盱眙县大云山附近的一个小农家院里,正在举行一场宴会。四个人一边吃着喝着,一边交谈着,似乎在讨论着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情。事物。

首领是苏北、苏中地区有名的盗墓贼赵信。他懂风水,是挖坟高手。他每天的行踪神秘且飘忽不定。外人不知道他是做什么的,但他似乎很有钱。

他擅长探古墓。他知道哪里有古墓,所以在江苏盗墓界很有名。

下图为龙塘:

今天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因为他亲自搜寻挖掘了古墓,已经快到墓室了。他坚信,这座坟墓一定不简单。工作快完成了,几个朋友准备了丰盛的食物和饮料来庆祝。

所有的盗墓贼都是非常迷信的。

赵欣是一个非常迷信的人。据他估计,最多再挖两三米就能打开墓室。为了安全起见,进墓前必须选择吉日。他用手指数着,暗暗等待着吉日的到来。

赵鑫是一个非常专业的盗墓贼。他白天假装参观景点,假装游客或农民,晚上则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工作。他总是在凌晨 1 点或 2 点开始,在凌晨 5 点之前结束。然后他把洞盖起来,与周围的环境保持一致,并将挖出来的土拖到很远的地方,然后倾倒,以免被发现。

下图是当时打孔的情况:

所有盗墓贼都非常了解历史。比如,赵鑫知道盱眙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他知道古代盱眙埋葬了哪些名人,也知道墓葬的大致位置。然后他通过风水勘察进一步缩小了范围。最后,我们用洛阳铲进行测试,从地下土层中获取信息,圈定出墓葬的准确范围。他还会根据墓葬的年代来推断墓葬的形制和结构,是战国墓,还是西汉东汉墓,还是隋唐墓等等。这样,他就可以决定是直奔黄龙——偷洞直接到达墓室,还是迂回进入墓室——先纵后横。

这一次,赵某新挖的洞先是垂直挖了十几米,然后来了一个90度的急转弯,直奔坟墓而去。和往常一样,它停在距离坟墓两三米远的地方。

墓室图片:

几天后,赵新算出的吉日到了。夜里,几人悄悄开车来到了盗贼的山洞,卸下了伪装,露出了一个深不见底、漆黑的洞口。他把绳子绑在两名同伙的腰上,其他几个人也抓住了绳子。两名同伙各自拿着手电筒、蛇皮袋等工具顺着绳子下去,片刻就消失了。

距离打开墓室只剩下两三米了,这群人不禁心中一喜。今晚将会像往常一样,一件一件的宝物将从地下被打捞出来,白钱将触手可及。

但上面的人此时要做的就是把下面同伙挖出来的土拉起来,运走,倾倒在很远的地方。他们有明确的分工。

但十多分钟过去了,下面依然没有任何动静。赵鑫决定亲自下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然而十多分钟过去了,赵鑫却没有任何动静。上面的人有些慌了,赶紧把绳子拉了上来。

赵某信先被拉了起来,道:“死了?!”他的同伙们都震惊了。随后他将另外两名同伙一一拉了上来。他们发现赵鑫还活着,而另外两人已经没有了呼吸,于是将其中一人埋在附近,将赵鑫抬上车,又将另一名死去的同伙放进车里。从后备箱里出来,迅速开走。他们准备找医院抢救赵新,但赵新却在途中死亡。这群盗墓贼肯定是被吓坏了。他们驱车前往与盱眙接壤的安徽省桐城镇,弃车逃跑。

镇附近的村民发现一辆汽车停在那里好几天了。当他们走近时,发现车后座上躺着一个人,一动不动。他们吓坏了,赶紧报了警。

随后,民警顺着线索,搜车寻人,很快抓获了一个14人的盗墓团伙。

大云山汉墓发掘现场图片:

喜欢看盗墓小说的人都知道,盗墓者经常会遇到“鬼吹灭灯”的情况。真的有“鬼吹灯”吗?

古代没有手电筒,盗墓贼就拿着火把或者油灯入地盗墓。古代的大坟墓建在地下很深的地方,深约十到二十米。因为盗洞的直径一般不超过一米,大多在80、90厘米左右。试想一下,在地下近20米的地方,狭小的空间里,氧气稀薄。人呼吸需要消耗氧气,燃烧油灯也消耗氧气。空气无法流通来补充它。最后,氧气耗尽,油灯自然熄灭。 。但古人不明白这一点,认为是鬼吹灭了灯。

如果这个时候这个人不及时离开,他肯定会死。但通常情况下,当油灯熄灭时,就意味着这个人无法离开。人们因缺氧而四肢无力。他们越是挣扎,就越是被毁掉。最后只能被埋葬。这也是为什么现代考古发掘中,经常在盗墓穴中发现盗墓者遗骸的原因。

赵鑫等同伙因缺氧窒息身亡。

这群人一开始挖的是垂直的洞,然后急转九十度,直挖了十米左右,氧气就更少了。而且,他们急于打开墓室,在下面停留的时间也太长了。要知道,人缺氧不超过六分钟就会死亡。当赵鑫下去的时候,山洞里的氧气已经耗尽。当他感到呼吸困难想要逃跑时,已经来不及了。

那么,赵氏新团伙盗了谁的坟墓呢?

盗墓事件发生后,江苏省南京考古研究所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原来,这座古墓就在盱眙县大云山的一个池塘下面,当地人称之为龙塘。这个池塘实际上是一个直径约200米的巨大洞穴。考古专家表示,这个劫洞很可能是曹操摸金队长“大揭秘”留下的。

墓主人是西汉江都王刘斐。

出土文物图片:

虽然早已被盗,但墓中仍出土了万余件珍贵文物,其中包括大量青铜器、金器、玉器、漆器等,其中大部分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出来混,早晚要还的。

下图为部分出土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