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扬州运河古道旁的东关街,东起古运河,西至国庆路,全长1122米。短短一千米的距离,揭示了扬州千百年来的繁荣昌盛,这一切都源于老街旁的这条古运河。
东关街上留下了太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盐商对扬州文化的贡献远不止于此。从安定书院到梅花书院,盐商为扬州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盐商来自全国各地,但都受到扬州文化的影响。他们在文化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财力。清代著名的安定书院、梅花书院都是盐商捐建的。东关街也成为扬州最早设立新型学校的地方。 1902年,扬州第一所官办中学——益东书院在东关街创办,后更名为扬州中学。仅这里两院院士就有37人,现代散文家朱自清也从这里考入北京大学。
少年时的朱自清经常在老街的书房读书,扬州深厚的文化积淀让他受益匪浅。 “蜿蜒的荷塘上,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树叶,树叶高高地露出水面,就像一位曼妙舞者的裙子。”朱自清的散文细腻典雅,一如他优雅的面容和气质。
但在这看似柔弱的身体里,却隐藏着坚强坚强的性格。读中学时,朱自清的父亲暂时住在施公寺养病。经常前来陪伴的朱自清,听到了许多石可法带领扬州军民抗击外敌的英雄事迹。说到朱自清,我们通常都是从他的散文中认识他的。其实他还是有一些气节、品格和家国情怀的。
1935年,他创作了一首《中国福利歌》,其中有这样的歌词:“我将展示你的好本领,举起你的长箭,射狼!还我的山河,何必呢?”不扔个好头吗?”,这风格与他之前的儒雅、温柔完全不同,完全是一种英姿飒爽的表现。
朱自清,本名朱子华。他在北大读书时,正值国家危难之际,他改名“子清”,以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保持清白,不加入乱局。朱自清患有严重的胃病,不能吃粗粮。他的工资必须养活家里12个人。
20 世纪 40 年代末,市场上最便宜的面粉是美国面粉。然而,当时的美国一方面支持蒋介石打内战,另一方面又支持野心侵华的日本。国难当头之际,朱自清毅然签署了《抗议美国亲日政策,拒绝接受美国面粉》的宣言,并表示自己“接受贫病交加的死亡,不会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 ”
声明签署两个多月后,朱自清因病去世。临终时,朱自清还对家人说:“声明我签了,你们不许买美国援助的面粉。”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瘦弱的身体仍然迸发出中国人民不屈的意志。
1949年8月18日,毛泽东发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赞扬朱自清的不屈性格,“朱自清病重,宁愿饿死,也不愿接受美国的救济食品”。如今,朱自清的许多散文已被编入中小学语文课本,他的故事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长长的运河已经流淌了数千年。临水而居的老街人,加上街上的老字号店铺,保留着“老扬州”的味道。游客三五成群地来到老字号购买自己喜欢的产品。老街小巷里的人们有说有笑,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