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有方“斯卡帕、阿尔比尼、米兰家具展”考察团将参观布里安德家族墓地。点击下图查看路线详情,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进入路线报名页面。
重读经典
一座无论何时看都不会过时的经典建筑。
移动中的建筑全新推出“经典重读”专栏。
与您一起回顾现代建筑史上的经典作品,
并期待它带来的新的灵感和启示。
布里安德家族公墓是建筑史上的不朽之作。它是体现斯卡帕毕生设计手法和理念的杰作。该墓地位于意大利北部小镇圣维托,面积约2200平方米。 1968 年, 夫人委托 设计它以纪念她已故的丈夫。该工程于1978年竣工,卡洛·斯卡帕本人于同年去世,最终安葬于此。
△ 斯卡帕之墓©
布里昂家族墓地并不打算解开生死之谜。它本身就是一个谜,一个挥之不去的记忆,唤起人们对死者境界和前往彼岸之旅的想象。墓地在村子原来的墓地后面呈L形,有几处家族纪念碑。斯卡帕在这片平坦的土地上凿出了一系列沟渠、小路、平台和水池,就像浮雕一样。散落在其中的石棺奇特而抽象,就像巨大的护身符。暴露在水面上的混凝土墙已经风化,就像埋藏的考古遗迹一样。布莱恩家族的教堂和拱形坟墓在遗址内旋转了 45 度。
△布莱恩德家族墓地平面图
墓地内部的基本布局策略是将主通道靠近墓地一侧,将几座重要建筑串联起来。两个出入口的位置可能是比较早就确定的。一处位于墓地轴线的末端。这条轴线的另一端是一条种满柏树的小路。
斯卡帕在计划的后期提出了走廊的概念。走廊向道路方向延伸,从形势上看可以看作是一条延伸的道路。这一段走廊是隐藏的。入口处种有垂枝杉,人们需拉开帘子才能进入。走廊内部上方有一些缝隙,允许少量光线透过。这使得整个走廊的光源和视觉焦点来自于最后的场景框架——一个由两个环环相扣的圆圈组成的图形,天空和墙壁被剪掉。走廊内部有75厘米的高差,走廊内部的台阶向一侧倾斜,表明活动线路在左手方向。人走上去,就有一种与右侧虚空平行的感觉。
△走廊©
随着人的上升,画面中的景象也会发生变化。人们可以看到更多的草丛,然后是水道,来到一条与走廊方向垂直的走廊上,那里回荡着水声。走廊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开口。左侧与拱形墓室相连,右侧与冥想亭相连。
△走廊©
△左侧连接拱形墓室,右侧连接冥想亭©
从整个墓地的布局来看,拱形墓穴位于阳光最充足的区域,处于空间的焦点,可以看到两个方向的景色。布赖恩先生和夫人的石棺就安放在这里。另一块地块上有父母的坟墓、教堂、柏树花园和另一个入口。这些元素的位置关系在规划过程中一直在变化。最终,柏树花园占据了尽可能多的宽度,用较小的面积给人一种从森林进入的感觉。
△位于空间焦点的拱形墓穴
礼拜堂是最公共的建筑。村里的居民可以使用这个空间举行葬礼。设计之初,小路穿过教堂,作为景观的入口;在最终的设计中,建筑师将教堂移至一侧,引导人们通过视线深入空间。礼拜堂与墓地直接相连,入口方式考虑到了双向的人流。
△预留小礼拜堂,通过视线将人们引向更深处©
△礼拜堂外观©
△教堂内部©
△礼拜堂详情©
与之前的作品相比,本次设计中的很多操作都是不同寻常的。到达两座坟墓的路线并不“舒服”,需要穿过草坪或弯腰行走。人们不禁放慢脚步,小心翼翼,更加细腻的感知被唤醒。光线的处理也很特别。昏暗区域采用抛光石膏、彩色马赛克和金属板来反射阳光照射的区域,营造出一种幽灵般的氛围,带着一丝欢乐。
斯卡帕曾坦言:“这是我唯一能怀着愉快的心情回去观看的项目,因为我觉得我捕捉到了这个乡村的氛围,这正是布莱恩夫妇想要的,每个人都有愉快的心情。” ”这里充满了气氛,孩子们互相追逐,狗到处乱跑——所有墓地都应该如此。”
△布里昂家族公墓©
内部和外部关系是定义内部氛围的关键。它的周围是一堵倾斜60度的墙。这种倾斜动作模糊了墙壁的感觉,但却是在墙壁、遮阳篷和遮阳板之间,给室内一种遮蔽的态度。墓地内部局部抬高75厘米,外面的人很难窥视内部,而里面的人可以沿着小路在不同的高度看到外面。远处的小镇时而出现,时而隐藏。每个来的人都在起起落落中感受着生命和时间。
△布里昂家族公墓©
参考:
细节背后:斯卡帕与意大利北部、有方
视觉/校对:李贤雅/包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