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海景观案例赏析——若尔盖花湖沼泽湿地花海

发布时间:2024-09-19

若尔盖花湖沼泽湿地花海景观实例

若尔盖花湖沼泽湿地花海景观

若尔盖花湖沼泽湿地概况

若尔盖高原位于黄河上游、青藏高原东北部,范围为东经102°10′~103°55′、北纬32°20′~34°05′,海拔3400~3900m。行政上属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若尔盖县(见图4.26)。是世界上典型的高原湿地,也是我国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泽集中分布区。该区属高原寒温带湿润气候,冬季干燥,夏季降水集中,干湿季分明,雨热季同季。

若尔盖花湖景区简介_2021若尔盖花湖门票政策_若尔盖花湖景区

本研究主要针对若尔盖花湖湿地的植物景观进行研究。

若尔盖花湖景区_2021若尔盖花湖门票政策_若尔盖花湖景区简介

景观分析

现在,我就带大家一起来欣赏花湖沼泽湿地的美景吧!

类型组合

对花湖沼泽湿地植被进行调查,发现花湖湿地典型沼泽植被有77种,隶属于17科41属,种类丰富,大多为高原特有的沼泽植被类型,集中分布在高海拔地区。随着植物生境的变化,其种类、数量及群落分布均呈现渐变特征。

植物生命

花湖湿地植物以沼泽植物为主,生活型多样,多为挺水植物或沉水植物,少数为浮叶植物。

挺水植物

挺水植物是沼泽中的优势植物种类,生长于丘陵或沼泽涝渍区,植物体高大,茎、叶、花、果露出水面,根或地下茎沉入水中,一般能在常年涝渍的地方生长,在潮湿环境中也能生存。

沉水植物

沉水植物体细弱,高约10厘米,常在水下成簇生长,植物表面常附着来自沼泽水的淤泥,轮藻表面常覆有钙质沉积物。

浮叶植物

浮叶植物种类较少,植株矮小,叶片细长或较薄,生长水域较浅,静水中水深一般为10~30厘米。

社区结构

根据现场调查,花湖景区主要植物群落有6个,即以藏嵩草-锦葵群落为主导的草甸植被,以乌拉草-藏嵩草群落为主导的沼泽植被,多毛苔草-水甜草群落,多毛苔草-蓼两栖植物群落,红花-水毛茛群落,狐尾藻群落。花湖景区沼泽植被多分布在沼泽、半沼泽、湖滨洼地和阶地中。以上群落广泛分布于花湖湿地景区沿线,生长茂盛,呈现出典型的高山湿地景观。下面主要针对5个沼泽植物群落进行研究:

(1)乌拉草-藏嵩草群落

该群落为青藏高原典型的沼泽植被群落,位于宽阔的河谷阶地或蓄水较少的湿洼地,分布面积广,群落主要以青藏苔草、藏嵩草为主,伴有少量草甸植被,分布于藏嵩草-驴蹄草的内侧或草丘间的湿洼地中,与藏嵩草-驴蹄草群落形成复合体。

2021若尔盖花湖门票政策_若尔盖花湖景区简介_若尔盖花湖景区

(2)莎草-甘草群落

该群落是陡岸湖泊沼泽化过程中的先锋植物群落,分布在湖底较为平坦的区域,植物呈带状分布,以莎草、沙参为优势种,形成浮生毡状水生植物群落,伴有西伯利亚蓼、华中黄芩、沙参等植物,沉水植物有睡莲藻,湖心水底有穗狐尾藻、卵形眼子菜等植物。

2021若尔盖花湖门票政策_若尔盖花湖景区_若尔盖花湖景区简介

(3)木里莎草-两栖蓼属植物群落

群落分布于湖岸中部,以海山景天、蓼属两栖植物为优势种,大小不等的草丘不规则散布于湖岸,水毛茛零星分布,尖刺狐尾藻伴生于湖岸底部。

若尔盖花湖景区简介_若尔盖花湖景区_2021若尔盖花湖门票政策

(4)肉苁蓉-水毛茛群落

该群落为常见的沉水植被类型,为沉水植物与挺水植物的过渡带,群落中以水毛茛为主要植被类型,覆盖面积最大,以莎草叶藻为背景层,伴有一定量的水马齿苋,形成单一的优势群落,湖滨洼地中则生长着木里莎草等高大的挺水植物。

2021若尔盖花湖门票政策_若尔盖花湖景区简介_若尔盖花湖景区

(5)狐尾藻群落

该群落为花湖湿地常见的群落结构,植物种类较少且个体较小,无高大植物,挺水植物有两栖类,沉水植物有穗狐尾藻、水毛茛、狸藻等。

若尔盖花湖景区_若尔盖花湖景区简介_2021若尔盖花湖门票政策

季节特征

2021若尔盖花湖门票政策_若尔盖花湖景区_若尔盖花湖景区简介

(1) 乌拉草-藏地库贝群落

5~7月,群落整体呈绿色,层次结构不明显,散布着优势种藏嵩草、乌拉草的褐色或栗色花朵,伴有黄白色的毛茛属水毛茛花,毛草、黄芩逐渐进入开花期。8月上旬,群落开始变黄,呈现黄褐色外观。

2021若尔盖花湖门票政策_若尔盖花湖景区_若尔盖花湖景区简介

(2)莎草-甘草群落

木里苔草作为优势种,最早进入开花期。水苔草高1-1.8m,水苔花期为5-7月,6月中下旬群落内植被生长茂盛,第二、三层植物进入开花期,群落内植被最为丰富,迎来最佳观赏季节。此后,叶片、果穗逐渐转入秋色,迎来群落最佳观赏季节。群落内其他低矮植物也呈现棕黄色的秋日景观。

若尔盖花湖景区_若尔盖花湖景区简介_2021若尔盖花湖门票政策

(3)木里莎草-两栖蓼属植物群落

群落以山景天、两栖蓼为优势种,散生丛生,并伴有狐尾藻等沉水植物。5-6月,群落整体呈绿色,山景天、狐尾藻盛开;6月下旬,两栖蓼盛开,景观效果最佳;7月下旬,群落进入变黄阶段,两栖蓼呈最显著的红褐色。

若尔盖花湖景区_2021若尔盖花湖门票政策_若尔盖花湖景区简介

(4)肉苁蓉-水毛茛群落

6月下旬,水毛茛、柏叶藻分布于湖面中心区域,面积较大,花期可形成良好的观赏效果。小巧玲珑的外形与高大的毛草相映成趣,达到和谐的韵律美。8月下旬,水毛茛花谢后,背景植物毛草也开始结出果实,8月底逐渐变成黄褐色,呈现出典型的秋季景观。

若尔盖花湖景区简介_若尔盖花湖景区_2021若尔盖花湖门票政策

(5)狐尾藻群落

以沉水植物为主的穗状狐尾藻群落分布在湖泊、湿地的中心区域,伴有两栖蓼、沟草、浮萍、水毛茛等植物,无明显的季节变化。

2021若尔盖花湖门票政策_若尔盖花湖景区_若尔盖花湖景区简介

空间类型

由于沼泽内水分积累的差异、茂密植物的生长以及土壤的冻结,在沼泽地表面形成了不同形态的微地形,这种微地形主要由不同植物发育形成的形态各异的草丘组成,呈现出差异性很大的微地形景观​​,随着植物的生长逐渐演变成不同的沼泽湿地空间类型。若尔盖花湖景区内的草丘按其形态特征可分为无定形、小脊网状、大脊网状和脊状草丘。

(1)无定形草丘

若尔盖花湖景区简介_2021若尔盖花湖门票政策_若尔盖花湖景区

(2)小垄网状草丘

若尔盖花湖景区_若尔盖花湖景区简介_2021若尔盖花湖门票政策

(3)大垄网状草丘

若尔盖花湖景区简介_若尔盖花湖景区_2021若尔盖花湖门票政策

(4)脊状草丘

若尔盖花湖景区简介_若尔盖花湖景区_2021若尔盖花湖门票政策

景观特征总结

1. 沼泽类型丰富多样

花湖湿地草丘微地貌类型丰富,与东北地区仅有的块状、斑块状草丘不同,更具有观赏性和科学价值。不同地貌类型草丘之间存在过渡连通性,植物分布根据不同的微地貌类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从无定形草丘到脊状草丘,积水量逐渐增加,植物不断从乌拉草-锯叶嵩草→木里莎草→红花→木里莎草-长筒草和禾本科高大植物过渡,形成多样的群落结构和丰富的湿地空间形态。

2. 季节性色彩对比突出

花湖以湖水湛蓝、水生植物繁茂而闻名。5月至7月是观赏花湖的最佳时节,此期大部分植物盛开,呈现集体绿色景观,各种小花点缀其间。与其他花海景观不同的是,花湖湿地的花朵普遍较小,以观赏叶茎为主,部分植物种类花朵较大,以黄色、白色、深褐色为主。8月以后,沼泽逐渐进入泛黄期,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的花朵枯萎沉入水底,季相景观由挺水植物呈现,色彩以黄色、褐色、红色和紫色为主,形成渐变的秋季湿地景观。

3.自然风光与人工设施的融合

花湖位于热勒坝辽阔的草原上,景区四周牧区环绕,视野格外开阔,背景主要由起伏的馒头状山丘组成,背景随着山丘的远近而呈现明暗变化,水域开阔,各种水生植物茂盛生长。

4. 多感官体验与欣赏

大自然作为优秀的景观设计师,恰当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设计手法。近处的湖泊、各种动物、植物与远处的山丘、蓝天、湖水相呼应,形成一幅和谐的景观。视觉上,花湖湿地的主色调是湖水的湛蓝和植物由浅绿到棕黄的色彩变化。蓝绿让人的精神放松,植物的季相变化给人带来刺激和兴奋,进而引发美感。还有不同时间段的光影变化,照耀在清澈的湖面上,呈现出动态变化的景观;听觉上,花湖里的各种昆虫、鸟类嬉戏玩耍,叫声此起彼伏,隐隐约约的高原之声吹拂着波光粼粼的湖面。

领略了若尔盖花湖沼泽湿地花海景观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探讨若尔盖花湖沼泽湿地的发展战略吧!

发展战略

1.旅游产品体系不断完善

2.加强湿地科普宣传

3.湿地生态长期维护

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