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打算五一假期带着同事们看一下的,结果从公众号移到豆瓣的时候发现错过了第一篇文章。
悼念六朝陵墓
朱克
建康陵已是残垣断壁,石兽在夕阳下显得凄凉。
残碑在三国雨中飘零,铜骆驼在六朝风中凄凉。
当时中国河北省一片哀悼混乱,中国南方地区战火纷飞。
最惨的是西都已经彻底毁掉了,不忍回首金庸旧事。
金陵自诸葛亮形容其地理位置优越,虎踞龙盘之势以来,一直是孙吴的都城。永嘉之乱,洛泾失守,通陀灭亡。五王南渡,一王称王,延续了金朝一百多年的统治。随后义熙北伐,金宋之际名声大噪。在金、宋制的基础上,又演变为梁、齐、陈三朝。三百多年来,这里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虽然几经战乱,但依然难掩霸气,当时的繁华是中国之最!然而俗话说,万物皆有盛衰,盛极一时。自隋军渡江,陈军溃败,皇帝在胭脂井投降之后,繁华了三百年的南京皇家气势日渐消退。文帝的一道诏书,摧毁了南朝败军最后的自尊和骄傲(《隋书·平陈后,文帝下令屯田,在石头城置江州)。繁华了数千年的六朝都城,变成了一片荒地。六朝的宫殿楼阁或废弃或拆毁,再无昔日的盛况。这也是如今在南京很难找到六朝遗迹的原因。不过,从文帝开始的隋唐历代皇帝虽然有意通过镇压南京来压制王族精神,但也囿于儒家思想,并没有对毁坏南朝皇帝陵墓做出更多的举动。这也给今天的南京乃至今天的中国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那就是现存的南京、丹阳等地的南朝皇帝陵墓石刻。现存的南朝陵墓石刻以南京栖霞区、南京江宁区、丹阳市最为集中。南京作为南朝近200年的都城,更不用提,也是历代皇帝选陵之地。在丹阳,自金元帝元康元年起,为了容纳南迁的北方士族,将原东海郡划出,设置南兰陵郡,兰陵萧氏便在此居住。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两大开国皇帝均诞生于此,梁、齐两代皇帝的陵墓也集中于此。南京南朝墓葬石刻因其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于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其影响力远不止于此,南朝墓葬石刻如今已成为南京重要的历史文化名片之一。南京火车站南广场前的石兽,是梁武侯萧景墓前石辟邪兽的复制品;石辟邪兽的形象还被纳入百年名校南京大学的校徽之中;南朝石刻的历史遗产早已深深地印刻在南京城市的记忆之中。
萧菁墓前的辟邪石
南京大学校徽
去年八月底,我趁着夏末的凉意,到栖霞区探秘南朝石刻,但那时的我还没有学习石刻方面的知识,只是像盲人摸象一样在一旁看热闹。后来,我参加了南京博物院组织的丹阳石刻之旅,在领队的带领和讲解下,对齐梁历史、齐梁石刻的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春节过后,我还骑行到江宁,参观了江宁区的南朝石刻,也算是对南朝石刻进行了一次初步的游览。这期间,通过查阅、研究史料(《梁书》、《南齐书》等)和前人的研究(朱克《建康兰陵六朝陵墓考》、曾步传宽《六朝帝王陵墓考》等),我对南朝石刻背后的历史文化底蕴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于是趁着端午节第一天雨后微凉、暑气没那么重的机会,又有了再去栖霞石刻一游的想法。
栖霞区现存南朝石刻如下:
宋武帝刘裕的楚宁陵位于江宁区麒麟街麒麟铺(默默吐槽:江宁区好大,我一直以为是栖霞区的)。这里离萧宏墓比较近,而且宋武帝刘裕的陵墓气势在南朝帝王中堪称一流,令人印象深刻,所以这次计划一起去参观。徐家村的散佚石刻最近已经去过两次,所以不在这次参观计划之内。以上陵墓多为孝梁王公、太子之墓,下图为《建康兰陵六朝陵墓考》所附孝梁族谱表。从表中可以看出,除萧景为梁武帝萧衍的堂兄,萧婴为萧衍的侄子,萧统为萧衍的爱子外,其余萧梁王萧荣、萧弘、萧修、萧惟、萧惠、萧单均为萧衍的同父异母兄弟(据《梁书》卷二二列传第十六回太祖五王传:萧仪、萧父、萧衍、萧常为张皇后之裔,萧荣为李妃之裔,萧弘、萧惟为陈妃之裔,萧修、萧单为武妃之裔,萧惠为妃妃之裔)。
小良族谱
如下图,宁真路上面小良墓距离不远,开车时间在20分钟(自行车)以内。路下面小红墓和淳宁陵距离另一座小良墓较远,所以计划是骑自行车(小魏-小英-小荣-小秀-小惠、小丹、沈香-小静-小童)上面一段,然后打车到小红墓,再从小红墓骑自行车到淳宁陵。事前的计划很完美,但实际执行中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导致后面偏离了计划路线。要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请听接下来的分析。
对南京历史古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扫描文末二维码关注北芒客,一起探讨、共同进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