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泉州著名的土们街上,关帝寺颇为引人注目。在春天这个平凡的日子里,朝圣者们早上已经来上香了。这是福建省现存最大的武道庙。主要祭祀关羽,民国三年(1914 年)供奉岳飞,加上靠近泉州的一度通淮门,故为通淮观月庙。
正殿称“武城宫”,供奉着三国的关羽和南宋的岳飞。右边是“三义寺”,供奉三国时期的刘备、关羽、桃园张飞,供奉着诸葛亮。左边是“崇仙宫”,供奉着关公三代的祖先。今天,这三个大厅并排矗立,形成了一个壮观的对称寺庙群,修复后的大厅用木头、石头和粘土雕刻装饰得很漂亮。
通淮关帝寺是按纪初规未经考验而建的,据说建于南唐至宋代。现存庙宇于民国十六年(1927 年)重建,并于 1986 年至 1990 年再次全面翻修。庙坐北朝南,屋脊雕瓷龙,造型各异,内设花鸟兽,体现了闽南古建筑的艺术风格。
我来的时候,“崇仙宫”又开始修缮了,我只能走到第一个入口。
在很多人心目中,关公就是这样一个强大而灵敏的神,远远超出了武圣的范围。所以,无论是结婚、经商、生病,还是求职,他们都必须去关帝寺抽签,希望得到指导,才能获得心理上的慰藉,而他们上面签名的诗句自然也成为了人们与神灵交流的一种方式。
庙内还保存了近代朱习题写的“义”、张瑞图题写的“填天满地”和蔡俊书题写的《定汉里歌》等牌匾。对联有“奸诈诡诈,倾注诚意殿有什么好处;公平和诚信,开始也没什么坏处“等等。
走到土们街后面的灵次街,有一条叫东路巷的小巷子,那里有一座小小的释迦寺。
“释迦古庙”是丰子楷的称号。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学者李庭基因女儿未婚去世,决心出家,于是修缮住住,并扩建了佛堂、饭堂等,释迦寺开始形成。
寺庙于 1989 年重建。有前厅、前厅、其他山地风格建筑的大厅和后厅。和住在这里寺庙里的人聊天,我知道纪念碑基本上都没了。
明顺三年(1459年),锡兰太子习李将荆棘带到中国朝贡之地,定居泉州,他的后代石集美在清雍正三年(1725年)买下了一段敏田两山、一池带池、一池六基, 一个有三个房间的房子,两个粪池,房子前面有一段幼苗园。这些池塘都是释迦寺的财产。现在看来,释迦寺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部分。
在泉州的老街区,天后宫颇有名气,最近又进行了翻修,这可能与目前 Belt and Road 倡议的发展有关。而附近的李真故居,基本都是人山人海。
我去过泉州十多次,李震故居还是第一次踏足其中。这是一栋普通的房子,据说原来的三开间有两深。现在有一个正面和正殿,其他的都成了别人的房子。
小天井里,李震的雕像孤独地凝视着前方。李真(1527-1602),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三十五年选为河南省惠县文师,后调南京果子监博士,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李真一生中最大的官员是万历五年(1577 年)云南瑶安知府。他一生著有《藏书》、《续集》、《烧书》、《续烧书》和《史大纲评》等大量著作。
李震反对儒家思想,他批评的尖锐锋芒是针对宋代大理周敦义、程浩、张载和朱习的。他在麻城讲课的时候,有成千上万的追随者,其中女性也不少。晚年,他来回奔波于北京和北京之间,最后被诬告被囚禁杀害。在1974年的《批林孔子运动》中,李真被视为尊重法律、反对儒家思想的英雄,其著作被归类为“法家”。
李真原姓林,这里有碑的记载。
“李真故居”原文由赵璞题写。殿门口有一对对联,上面写着:“连济南陇熙是丁家,魏政文名圣”;大厅里的对联写着“双名太监两支,三个世界和四个乡人”。1985年10月,被列为福建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正殿的桌子上供奉着李真像,雕像上方有“香仙名宦”的大牌匾,中间的殿墙上挂着“李真家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