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文英介绍小河墓地。 夏毅 摄
新华社杭州4月11日电 “那是一具年轻的女性木乃伊,睫毛迷人,笑容凝固而永恒。”4月11日,记者在浙江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见到了曾参与揭开小河墓地之谜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艾迪利斯。近日,新疆小河墓地出土的部分文物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公开展出。
回忆起在罗布泊小河墓地打开棺材的那一刻,他向记者惊呼,实在太美了,比楼兰还要美,“虽然女子裹着崭新的麻布,但依然能看见她丰满的身躯。”
伊德里斯说的是中国考古学家在罗布泊小河遗址发掘的一具女性木乃伊,虽然已经过了4000多年,但保存完好,脸上的笑容清晰可见。考古学家对它的精美和完整性印象深刻,又因为它是在小河遗址出土的,所以把它命名为“小河公主”。
小河墓地位于罗布泊沙漠,位于罗布泊地区孔雀河下游河谷南约60公里处,东距楼兰古城遗址175公里。2003年至2005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全面发掘,揭开了这座古墓葬群的真面目。该墓地被评为2004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近日,小河墓地出土的部分文物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公开展出。纺织品以毛织品为主,有毛披风、坎肩、毡帽、各类毛绳等,造型古朴,纹饰极具特色,展现出小河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展出的草编小百叶、木制器皿等陪葬品与小河纺织品一起,展现出青铜时代新疆独特的社会生活风貌。
“我们可以想象和还原3000多年前小河人的生活。他们临河而居,男人们用简单的青铜工具耕作、打猎,女人们用草篮、木架放牧羊马。他们以牛羊小麦为食,也剪羊毛、纺线做衣服。手持弓箭的男子弯弓射鹰,毡帽上装饰着色彩斑斓的羽毛。看到性感的毛绳坎肩,会让人联想到沙漠里的酷热,看到温暖的皮靴,会让人联想到戈壁滩上的风雪。”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峰告诉记者。虽然从墓葬中不可能看到他们全部的生活,但大部分都得到了还原。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李文英表示,“此次在杭州展出的小河墓地出土的纺织物文物是最让人兴奋的部分之一。相信通过这次展览,能从一个侧面向人们展现西域古代居民独特而非凡的文化创造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