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纹壶
昨日,国家文物局向上海博物馆调拨9件周代青铜器,这9件青铜器是美籍华人范继荣、胡莺莺2009年向国家无偿捐赠的,也是20世纪90年代初甘肃秦墓、山西晋侯墓被盗掘并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
据上海博物馆青铜器部研究员周亚介绍,20世纪90年代初,甘肃秦公墓和山西晋侯墓盗掘现象十分严重,秦公墓青铜器几乎全部被盗,仅有少量被警方追回,晋侯墓部分青铜器也几乎全部被盗。这两座藩属国墓葬出土的青铜器流失海外情况十分严重,部分青铜器的归还,主要靠上海博物馆和海外一些私人收藏家征集回购。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元就曾从海外购回了一批秦公、晋侯青铜器。
金猴苏丁
2009年,美籍华人范继荣、胡盈盈夫妇将其珍藏的9件秦王、晋侯青铜器捐赠给国家文物局。6年后,国家文物局将这些文物拨给上海博物馆,既尊重了捐赠者的意愿,也丰富了上海博物馆的藏品体系。
在这9件周代青铜器中,有3件晋侯青铜器,6件秦公青铜器,包括晋伯攸、晋侯肃鼎、秦公鼎、秦贵公鼎等。周雅说:“根据这些青铜器的形制、纹饰、铭文等,可以断定秦公鼎至少有两套以上,这为我们分析秦国的墓葬制度以及当时大堡子山有多少座秦墓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金猴队路
秦宫鼎
秦公贵
相较于秦公鼎、秦公圭的信息,人们对西周中期的金博祗的信息知之甚少。据范继荣介绍,他第一次在一位古董商手中发现金博祗时,盖子已经锈蚀,无法打开,摇晃时能听到里面有响声。古董商告诉他,里面很可能装的是玉石,应该能卖个好价钱。“我让他不要卖得太贵,并答应他,只要他打开,就把玉石还给他。后来,我把这件器物送到了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的专家帮忙打开盖子后,发现里面只有一点水,没有玉石,但最重要的是,他们在盖子上发现了铭文,上面有‘金博’等字样,非常重要。”
尤金波
据《周雅》记载,铜瓮是一种用来盛放一种珍贵香酒的酒器。据中国古文献记载,周王赏赐大臣的酒,就是放在铜瓮中的。铜瓮上的文献或铭文记载着“赐酒常一瓮”,意思是只赐一壶,不多。由此可见这种酒本身就很珍贵。“金帛瓮盖上的铭文,解为‘金帛为族宝,万年永用’,说明这是宗庙祭祀专用的铜器。铭文对了解晋国初期的礼制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批青铜器被上海博物馆收藏后,进一步补充和丰富了博物馆关于晋秦两国青铜器的资料。加上原来收藏的20余件秦公青铜器,上海博物馆将成为中国收藏秦公青铜器最多的机构,也是收藏流失海外的晋侯青铜器最多的机构。”周亚说。
范继荣、胡盈盈是美国著名的中国文物收藏家,从事文物收藏30余年,多年来致力于收藏中国瓷器、青铜器,在纽约创办“首阳斋”,馆藏中国古代青铜器百余件,被视为此类中国文物最重要的私人收藏机构之一。从1991年起,范继荣、胡盈盈多次向国家捐赠青铜器、书画等珍贵文物。因他曾向马承元、王庆正等几位上海博物馆馆长请教、了解青铜器、瓷器,与上海博物馆渊源颇深,故愿意将其捐赠给上海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