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葬曾是汉族(其他民族也一样)最普遍的埋葬方式,中国人历来讲究土葬,现在国家实行火葬政策,土葬已不多见,只有在偏远农村偶尔见到,也是允许的。以下是笔者前不久在吉林省某乡镇用便携相机拍摄的几张照片,作为民俗资料保存下来。
不是随便哪一天都可以下葬的,阴阳师说四月九日是下葬的日子,下葬一般都是在早上进行。
太阳刚刚升起时,我们就出发去墓地了。
埋葬用的墓穴已挖好,里面放了四只金蝉(镀金),金蝉会托起棺材,寓意子孙后代钱财无尽(只是金蝉要受苦)。
坟墓顶部挖了一个半圆形的小洞,用来放置油灯。
阴阳师向墓穴中撒了一些谷物和一些硬币。
墓穴四角放置四根大葱,寓意子孙聪明,家族兴旺吉祥。
烧掉一堆纸钱、纸马、彩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衣服等真实的和模拟的人间贵重物品。
这些物品可以通过焚烧的方式传递给死者。
他一边烧,一边嘟囔道:“你一定要仔细检查一下,这么多东西,这么多钱……”
七时,棺木下葬。
过去需要很多大力士才能把棺材抬入地下,现在用起重机就可以轻松地把它抬上抬下。
入棺过程中,死者的亲属必须跪在坟墓前。
听说“三长两短”就是指棺材来说的。
棺材明明是四长两短,怎么会是三长两短呢?
有人说是指没有盖子的棺材,也有人说,古时候棺材不用钉子,而是用皮条把棺底和棺盖绑在一起。横绑三条,竖绑两条。横板长,竖板短,所以“三长两短”的说法由此而来。笔者认为,后一种说法比较可靠。
红色棺材放置在四只金蝉(镀金)之上。
旁边放着一口三十多年前的黑色老棺材,这是死者丈夫的棺材,老棺材浸满了油,厚实坚固,犹如铁路上的枕木。
红棺中的死者是一位91岁的老妇人,她的棺材将与30多年前去世的丈夫的棺材并排摆放,这也是一种合葬形式,从此两位老人可以在阴间团聚了。
第一铲土必须由死者的儿子来铲。
注意棺材前面放着馒头和小米,小米上面插着三根香,中间是死者的神位,对面是一盏燃着的油灯。
安葬完成后,整个坟墓周围围上花圈,上面摆放着一束束鲜花,并撒上一些泥土。
最初,墓碑上只有右侧的字被漆成黑色,此时左侧也被漆成黑色,这才算是夫妻俩完整的墓碑。
(关于丧服:下葬之后,家人会把白色的丧服收起来,因为是喜事葬礼,白色的丧服有吉祥避邪之意,拿回去给家里的儿女做褥子,保佑儿女们健康成长,不会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