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国璋的曾孙冯巩,一边说相声,一边在纺织机械厂当工人

发布时间:2024-07-09

冯国璋故居_冯国璋陵墓_冯国璋葬在哪里

由杨亚洲、杨博执导,冯巩、姜宏波、方清平、巩汉林、白凯南、贾玲、刘佳等联袂主演的都市生活剧《生活有点甜》正在热播。剧中,冯巩饰演的唐曦频繁调动车间工长、澡堂主任、食堂经理等多个岗位,但他却乐此不疲,只要当官他就拼尽全力,只为让工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剧中,方清平饰演的赖吉吉对唐曦说:“我看你就是一个爱钱爱权的人!”唐曦听后毫不恼怒:“对,我就是爱权的人!我带队好,服务好,让大家感觉开心,哪怕累得要死,我也开心。我是一个爱钱的人,但我不会占别人的便宜。我省吃俭用,省吃俭用,不就是为了让儿女和老婆吃好穿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吗?我为自己是一个爱钱的人而自豪,也为自己是一个爱权的人而自豪!”这个小人物的朴实,的确是冯巩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如一、认真塑造的性格特征。

冯国璋陵墓_冯国璋故居_冯国璋葬在哪里

冯国璋陵墓_冯国璋葬在哪里_冯国璋故居

冯巩是天津人,家世显赫。曾祖父是冯国璋,祖父冯家玉是冯国璋的第三儿子。他留学德国,回津后创业,创办了东方涂料厂,参与创办了恒源纱厂。临终前,他自愿将全部资产交给政府。冯巩的父亲冯海刚、母亲刘懿素均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后来在天津担任中学教师。1957年冯巩出生后,便住在河北区民主路58号冯国璋旧居里。冯海刚给儿子起名“巩”,取自《楚辞》中“心系巩公不依”的意思,寓意心情低落、悲伤。

文革爆发,冯海刚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工资被停发,被送回老家劳改。冯巩和二哥冯达也跟随母亲离开民主路58号,搬进了不远处大长兴胡同20号一间只有12平方米、没有窗户玻璃的简陋房子。20号是典型的贫民窟,没有漏雨的房屋,也没有平整的土地。院里住了30多户人家,大多以拉车、刷墙、当木工、打零工、做杂工为生。但冯巩很快就爱上了这个新家,他和院子里的孩子相处得很融洽,冬天,他用螺丝刀把旧冰刀固定在木板上做成冰鞋,在家门口结冰的海河上滑冰; 夏天,他在弄堂里玩弹球、打柴(一种天津游戏,用废木料互相击打,规则与弹球差不多),还到海河游泳。冯巩喜欢京胡,便偷偷卖掉冯国璋故居里的一个大铁炉,换了一把胡琴,跟父亲的好友、琴师周毓正学琴,不到三个月就能像样地拉几部样板戏了。

冯国璋葬在哪里_冯国璋故居_冯国璋陵墓

冯国璋陵墓_冯国璋故居_冯国璋葬在哪里

(冯巩在《建党伟业》中饰演冯国璋/冯国璋天津故居)

1970年,冯巩以五科500分的满分成绩从河北庆安小学毕业,考入第二十六中学。作为“很能教育的孩子”,冯巩被特许加入学校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他学会了拉板胡、弹拨,能唱全套样板戏和各种流行的革命歌曲,还担任合唱团指挥,纤细的手臂挥舞得十分逼真。

我上初二的时候,天津市要举行盛大的文艺汇演,二十六中誓要拿大奖。那一年,天津曲艺团的朱雪英、常宝婷、王培元三人创作出了“文革”后全国第一首相声曲子,电台连续播放了一个星期,每天都播。宣传队的姜老师本想让学生表演这个曲子,但播放的次数太多,大家差不多都能说出来,这有什么意义呢?恰巧中央广播电台播放了马季、唐杰忠表演的相声《友谊颂》。姜老师赶紧把这个曲子录了下来,选了冯巩和另一个叫陈诗月的学生来模仿这个相声。

演出当天,冯巩获得了二十六中一等奖。这个消息传到了马季的耳朵里,马季和唐杰忠专程来到二十六中听冯巩说相声。姜老师把冯巩和陈诗月叫到了办公室,马季和唐杰忠各自蒙上一个大口罩听冯巩说相声。演出结束后,两人摘下了口罩。冯巩傻眼了:这不是在高人面前卖弄技艺吗?马季露出开心的表情,拉着冯巩的手说:“你当我徒弟吧,以后跟我学相声怎么样?”冯巩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从此,马季悉心教导冯巩,冯巩刻苦学习。每逢周日或节假日有空,冯巩便乘火车到北京去请教。冯巩不但相声水平提高了,还创作了《我爱南山》、《新养蜂人》等段子。

高中毕业后,冯巩1977年考入纺织局技校。20岁技校毕业后,冯巩被分配到纺织机械厂当钳工。冯巩自然不会放弃相声,他的搭档是比他小一岁的刘伟。在工厂工作,他经常接触外界,听到很多新鲜事物,这为冯巩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善于捕捉一些有趣、典型的事例和人物,编成相声小品,在厂里的文艺演出中推出,往往立刻成为震惊全厂的热门话题。纺织机械厂4000多名工人都爱听他们说相声。冯巩相继创作了《谱写新歌》《老班长》《火是红的》等小品,发表在《天津唱歌》上。 刘炜、冯巩还多次荣获天津市文艺汇演表演一等奖、优秀创作奖,在天津工人队里成了小有名气的明星。

冯国璋葬在哪里_冯国璋故居_冯国璋陵墓

(刘炜、冯巩)

兰州军区文工团、沈阳军区文工团、工程兵文工团等部队文艺单位到天津选拔刘伟和冯巩,但冯巩没能通过政治审查。后来,沈阳军区基建工程兵宣传队派人找到刘伟和冯巩:“只要你们愿意,一切都能解决,到了部队就准穿军装。”冯巩执意要干,但纺织机械厂领导不肯答应。冯巩和刘伟不顾一切,偷偷上了火车,去了部队。然而,冯巩和刘伟虽然以文艺兵的身份参军,但花名册上却没有他们的名字。他们当了两年“私兵”,参军问题还是没解决,只好回到天津。

回到天津后,厂里通知刘伟和冯巩,他们无组织、无纪律,已旷工两年了,经研究决定,他们自愿辞职。鉴于二人已一年多没有参加共青团活动,也算是自愿辞职。这件事被纺织局线厂党总支书记陈逸民看到了。陈书记心疼这两个年轻人,又把他们招进了线厂。在这个厂里,冯巩创作和表演了《媒人》、《告白》、《螃蟹的作用》、《生活与礼仪》等具有浓厚工厂生活情趣的相声小品,给厂里带来了欢声笑语。陈逸民在大大小小的会议上都经常表扬冯巩,想方设法恢复冯巩的共青团员身份,让他担任厂团总支书记。冯巩干劲更足了。 他成立了青年之家,组织了宣传队、体育队,开办了艺术讲座、裁缝班,还成立了“媒人队”,为大龄青年介绍对象。北京、天津、上海的纺织系统还举办了青年职工文体竞赛。冯工带领的天津制线厂青年队为厂里带回了一大堆奖品。

冯国璋陵墓_冯国璋葬在哪里_冯国璋故居

冯国璋葬在哪里_冯国璋故居_冯国璋陵墓

中铁文工团要调冯巩和刘伟,陈书记找他们谈话:“不放你们走,你们都是人才;要是放你们走,我实在不忍心放你们走!就这么说吧,你们先去,在那里努力工作,给我们天津纺织职工争光。如果上不去,就回来,我们厂的大门永远为你们敞开。”两人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冯巩和刘伟去了北京,人事安排还没解决,工资也没结清。陈书记给这两位多年没有上班的职工发了四年的工资。冯巩后来谈起这段经历时,感叹道:“如果当时厂里不放我走,就没有我今天这个样子;如果陈书记不给我们四年的经济支持,我们饿着肚子回来,也不会有今天这个样子。”

2006年,冯巩编导主演的新片《别把自己当干部》在天津纺织集团天一厂开拍。片中所有人物都带着俏皮、幽默的天津腔。说起天津话,冯巩说,天津话有很浓的平民味。天津人的朴实、乐观、吃苦耐劳,都在天津话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来。即使苦难很大,用天津话表达出来也不显得绝望,甚至还带点幽默,传递出坚强乐观的平民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