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宝鸡西周贵族墓发掘进入第七天。除前一天发现的奇宝和盛酒罐外,未发现其他陪葬品。北京大学中国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徐天锦认为,“奇宝”应为商代盛水铜盘。
同时,原计划卸载昨天发现的青铜器,但由于本次发现的青铜器级别较高、数量较大,该计划被国家文物局紧急叫停,国家文物局将派出专家组赴宝鸡指导发掘工作。
周代墓葬中为何会出现商代器皿?
周代墓葬中为何会出现商代盛水器?徐天锦介绍说,据史料记载,周朝灭商时,掠夺了很多东西,当时有很多东西是奖励给有功之臣的,而这盘子可能就是战利品。
考古队一名成员告诉记者,从目前发掘的随葬品来看,不仅有鼎、簋等饮食用具,还有鎏、鎏等酒器,还发现了一些兵器残骸。
近百年来,安阳殷虚出土了数万件青铜器、15万片甲骨文、2000余件玉器。一位考古学家说,目前已发掘出的青铜器是典型的西周早期农具,从纹饰、式样、铸造方式等来看,与河南安阳出土的青铜器相似,很有可能是在安阳铸造,然后长途运输到宝鸡的。
铜禁令上为何有那么多的酒器?
在已出土的陪葬品中,铜禁令极为珍贵。“禁令”是周代贵族在祭祀或宴会时用来放置酒器的器皿。
据文献记载,商人嗜酒如命,在商纣王时期达到顶峰。西周建立后,总结前朝的教训,认为商朝灭亡的原因之一就是商人嗜酒如命,所以周人坚决禁止饮酒。酒必须喝,但不能过量,所以这种用来盛酒的桌形器皿被称为“晋”。
发掘过程中发现,铜禁上放置了大量的邑、饴、尊、爵等物品,这些器物均为盛酒的器皿。宝鸡考古研究所所长刘俊社说,大量酒器的出现证明墓主人嗜酒如命,而饮酒器皿的摆放和警示饮酒者的铜禁放在一起,说明墓主人当时的心态比较矛盾。
墓主人应为江戎族军事首领
徐天锦告诉记者,从出土器物来看,墓主人应为一名军事领袖。至于他的等级,现在还不能说,要等考古工作完成后才能确定。“但从青铜器的数量和品相来看,他肯定是一位高级贵族。”考古过程中,还出土了一个陶鼎。考古专家介绍,在未发现任何文字物品的情况下,这件陶鼎的发现对确定墓主人的身份和族裔有很大帮助。陶鼎是炎帝时期的重要炊具,因此可以判断墓主人应为炎帝后裔,属于姜戎部落。
据了解,宝鸡是炎帝生活的地方,约5000年前,在宝鸡渭水流域的姜水河中,居住着一个古老的氏族部落——姜炎部落。
由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姜戎部落开始向外迁徙。一部分向西迁徙到黄河上游及今甘肃地区、四川西北部;一部分沿渭水东行,后沿黄河南岸迁入中原;一部分留在宝鸡、秦川继续发展。据史料记载,姜戎部落是留在宝鸡、秦川的族群之一。整个发掘过程中,没有发现一块玉器,这让很多专家不解。“玉器是地位和权力的象征,这么高级别的墓葬里竟然没有玉制陪葬品,确实有些奇怪。”一位考古专家说,这是一种值得研究的陪葬形式。文/图 本报记者 董毅 程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