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获悉,12月9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重大考古发现。当地考古人员在山西垣曲发现了9座春秋早期高等级贵族墓葬,并出土了近50套带铭文的青铜器。专家推测,此处很可能是王都内的封地。
据考古专家介绍,新发现的北白峨墓葬似乎与虢国、睿国有着某种秘密关系。
12月9日,在纪念侯马盟书发现55周年、章邯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相关人员宣布,在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北白峨村发现一座周代高等级贵族墓葬,该墓葬可能为王都封地。研讨会上,与会专家现场观摩了出土文物。
远眺垣曲北白娥墓园
2020年发掘遗迹分布正投影
墓地周边还有许多重要考古发现,包括金侯墓地、大河口巴国墓地、衡水兵国墓地、陶寺北墓地、邱家庄墓地、上马墓地、瑞国墓地、虢国墓地等。
据山西晚报报道,雁曲北白格墓地位于山西省运城市雁曲县鹰岩乡北白格村(现鹰岩镇白格村)东,2020年4月至12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运城市文物站、雁曲文物旅游局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
此次发掘面积1200平方米,共发掘墓葬9座、灰坑17座,出土各类文物500余套,最重要的成果是发现带有铭文的铜器近50套,内容丰富,文字清晰,共计14件。
据考古项目负责人、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杨继云介绍,该组墓葬均为竖坑墓,坐北向南。9座墓葬中,1号墓、5号墓和6号墓为大型墓葬,墓口尺寸均在6×4米以上,其余均为中型墓葬。1号墓随葬工具为一棺两棺,在西北角距墓口2米处发现一具人祭,人祭已无下肢。5号、6号墓被盗,仅存棺椁。中型墓葬随葬工具均为一棺一棺。所有墓葬中,7座设有腰坑,5座设有祭犬。
M1墓室正投影及出土文物
此次发掘的墓葬级别高、规模大,出土器物种类丰富,包括铜器、玉器、石器、漆器、陶器、骨器、贝器、铅器、金器、漆木器、皮革器、麻绳器、竹器等各类文物500余套。其中礼器有鼎、鼎、簋、壶、濮、罐、鬲、盘、盒、方壸、镔、壶、罍、尊、爵、直、杯、匙等,礼乐器有磬、石磬等。
在北白鹅墓地出土的器物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一件“匽姬”鼎,因为在靠近鼎口处的后腹内壁上刻有三行十一字的铭文,上面写着:“虢国为匽姬制鼎/永珍永享。”由此可见,这是虢国为名叫“匽姬”的女性铸造的铜器。
垣曲县北白娥墓地M3:10:“延吉”字鼎背内壁近口沿处有三行11字铭文,内容为:
“郭吉为姬贵妃做了一鼎,作为永久珍藏。”
此匽姬器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结婚礼物,相当于嫁妆。但“匽姬”究竟是谁,虢国青铜重器为何会出现在山西垣曲周代贵族墓地中?这给墓主人的身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这些问题都只是假设,有待考古学家进一步分析研究。
经考古人员分析,北白阁墓地出土器物在青铜制作、器形、纹饰等方面与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陕西梁岱瑞国墓地十分相似。结合墓葬形制,推断这九座墓葬的时代为春秋早期。
其中一座墓葬中出土了一个“铜盒”,体积不大,但工艺精湛,盒身刻有鸟纹,盒底刻有虎纹,最巧妙的是盒盖可以打开,露出一个红褐色的物体。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杨文胜表示,这充分证明墓主人是女性,盒子里的物品可能是香料,也可能是化妆品。此外,这个盒子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背景。“在商代,女性的地位和权利还是比较高的,但周代强调礼文化,即使是贵族女性也不能再使用青铜器皿了。这个盒子统称为‘侬器’,就是贵族女性为了显示身份和地位,随葬的一些器皿。她们把这些器皿做得尽可能精美,以显示自己的存在感。”
“铜盒子”
“铜盒子”
M5墓室出土一件青铜编钟,与之前的编钟在形制上略有不同。在观察现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教授张昌平介绍说,这件编钟的纹饰具有长江下游、江淮地区的特色。“很有意义的是,过去山西与长江中下游、长江流域的联系,就是晋与吴、晋与楚的联系。相反,春秋初期彼此建立联系,是比较少见的。这件编钟或许是一个特别好的文化交流的例子。”
铜风铃
此外,M6号墓还出土了4件带有铭文的“夺簋”,从器形判断,时代应属西周中晚期至晚晚期,但该墓的时代应为春秋早期。
西周文物为何会埋藏在春秋墓中?四簋会不会是祖先留下的遗物?或者是一种传承?这些还有待考古学家进一步研究。“这牵涉到整个家族的社会阶层变化,值得期待。”张昌平说。
M3:21(“夺”字圭)、35(“夺”字圭盖)及铭文盖,铭文12行94字,其中重音2字
根据M3出土铜圭铭文“吾皇祖仲实”、铜鼎铭文“郭吉为颜姬制鼎”以及M6出土铜壶铭文“颜仲太保”、铜圭铭文“仲大夫”等记载,墓主人的民族身份应为“仲”族、“颜”族之一,但后者可能性较大。
北白娥墓地出土铭文铜器
北白娥墓地出土铭文铜器
北白娥墓地位于王屋山以北,南临黄河,距成州洛阳不足80公里,根据史料记载,这里位于王都成州范围内,因此推测这里很可能是王都内的封地。
周王室以西都宗州、东都成州为中心,直接管辖周王室的行政区域。西周王室将诸侯分为王室内诸侯和王室外诸侯,在王室内封邑的诸侯和官员,被分封为封邑,“封邑”即王室内的诸侯国;在王室外封邑的诸侯,被分封为封邑,“以保周室不受外敌侵扰”。
封邑制是周朝最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是周朝统治者赏赐给贵族的世袭领地。这一制度最初只在西周王都内实行,也就是说,只有在周朝和王室中侍奉的贵族和官员,才能获得王都内的封地。封地领主在封地内有统治权,对国君负有义务,他们的职责就是直接侍奉国王。
北白娥墓地出土文物
此次发掘为研究和探讨西周时期的政治结构、都城地区的封建制度、墓葬制度、民族群体、西周时期晋南地区的社会生活等提供了新的资料参考,对于探索晋南地区文明进程与中原地区的对接具有重要意义。
北白娥墓地出土文物
北白鹅墓地出土文物
北白鹅墓地出土文物
北白鹅墓地出土文物
北白鹅墓地出土文物
北白娥墓地出土文物
《山西晚报》报道称,据考古专家分析,新发现的北白阁墓地似乎与虢国、睿国有着某种秘密关系。
铜方鼎 虢国博物馆藏
《长波》宜国州博物馆藏
虢国是西周时期最早建立的封建国家之一。虢国墓地位于三门峡市上村岭上,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经过四次钻探和两次大规模发掘,证实这是一座层次完整、排列有序、特色鲜明、保存较好的西周晚期大型国家墓地。
玉杖 虢国博物馆藏
虢国博物馆藏透雕玉佩
睿国在西周、春秋时期也是诸侯国,2005年在陕西省韩城市梁带村发现睿国“虎妈”钟姜与其夫桓公墓,为研究睿国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本文根据山西晚报、中国新闻网相关报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