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死后常与亲人一同被活埋,墓中随葬物品、动物,甚至活人。明朝建立后,从开国皇帝朱元璋到明宣宗朱瞻基,“后宫活人”被活埋长达六十年。除了皇帝,一些贵族、富豪死后也会被活埋。然而,考古学家发现,女性被活埋时双腿被分开的现象屡见不鲜,经过调查,发现其背后隐藏着“极其不人道的做法”。
▲古代人们会将人或物品与死者一起下葬。(图片来源:网络)
明朝有明确的陪葬制度,凡是被册封为妃子等高位阶的女性,或生下受封的儿子,或家族有功的女性,可以免于陪葬,其余的,则全部陪葬。朱元璋死后,陪葬或活埋的妃子共有46人。
由于存在活埋制度,除了墓主人,还有很多被活埋者的尸骨。不过考古人员发现,很多被活埋者会将双手放在胸前,双腿张开,姿势相当怪异。
考古学家进一步核查资料时发现,这些祭祀者在生前遭受过极其不人道的待遇,他们不可能正常死亡,可能被烧死、溺死、灌药等,有的甚至被按倒在地,头上被灌水银,最后被折磨致死,这也是为什么祭祀者的姿势如此怪异。
活人陪葬的习俗,在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二里头文化等地开始出现。根据考古发现,商代贵族死亡时,有时也会让死者的战俘或者亲属、随从士兵陪葬,这叫人祭祀。
甲骨文记载商代人祭约1.3万次,其中四分之三是在武丁时期,主要为战俘。武丁以后,商代人祭和人祭数量不断减少。在安阳小屯侯家庄发掘的殷陵中,人祭就有100余次。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曾杀死585名战俘作为人祭。
《西京杂记》卷六记载:
“周幽王墓高大坚固,开先门,全是石块和白垩土,挖去一尺多深,发现一尺多深的云母。见百余具尸体一字排开,全是仙人。其中只有一男一女,其余全是女尸。有的坐着,有的躺着,有的站着,衣着、体态与活人无异。”
周王陵目前还没有被考古学家发现,但在多处发现了人祭,包括宝鸡茹家庄西周墓葬、长安张家坡西周遗址、鲁国东南山东沂水刘家店子人祭墓、山东临沂凤凰岭人祭墓、曾侯乙墓等。
《墨子·解藏下》云:“天子杀牲,虽数百,而唯数十;将相杀牲,虽数十,而唯少数。”
《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武公死时,“初葬六十六人”。秦景公墓中挖出尸体166具,活人祭祀20具。战国中期,秦献公下令禁止活人祭祀。
此外,秦始皇去世时,最著名的陪葬品并不是活人,而是象征守护的兵马俑。虽然秦始皇陵尚未被发掘,但《汉书》记载,秦始皇陵中被杀害的人多达数万人。
据《礼记·檀弓下》记载,陈干熙临死时,嘱咐儿子让两个侍女陪葬。儿子说:“与死人同葬,岂不相宜,何况同棺?”可见,弃葬已渐成风气。春秋战国时期,以人俑代替活人祭祀(秦始皇兵马俑即是一例),将人俑陪葬甚至被认为是不人道的。
汉代以后,活埋习俗逐渐衰落,但仍时有发生。例如,史料记载,三国时期,吴将陈武战死,孙权便下令将陈武的妃子活埋。
汉武帝生前禁葬,死后也未见有人陪葬的记载。但陕西考古人员声称在其陵墓茂陵附近发现了大量建陵人的墓葬。从汉代到宋代,除偏远地区外,陪葬多为偶然事件,已不成体系。
参考文献:《礼记·檀弓侠》、《汉书》、《史记·秦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