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 世界上最美的坟墓 请在文中找出描述列夫·托尔斯泰坟墓样貌的句子,并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托尔斯泰坟墓的特点。 托尔斯泰为什么要葬在这里?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葬在自己亲手种树的地方,会给人带来幸福。 思想大师:被俄罗斯农民视为真正的教皇。 沙皇的宫廷作家苏沃林曾在日记中感叹:“我们有两位皇帝,一个是尼古拉,一个是托尔斯泰。他们两人之间,谁的权力更大?尼古拉对托尔斯泰不可一世,无法撼动他的王位,而托尔斯泰,毫无疑问,正在撼动尼古拉的王位,撼动他的王朝。” 真正的幸福:贵族大众化 “唯有爱和自我牺牲,才是真正不受环境影响的幸福。” “像农民一样劳动,用自己的劳动果实养活自己,这才是真正的合法的幸福!”——托尔斯泰 他向全社会提倡贵族化,自己也身体力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他尽量不让仆人服侍自己,每天天一亮就起床,自己做家务,打扫房子、打水、砍柴、点火、锯木头等等,甚至还跟师傅学了制鞋、修鞋的手艺。他辞去一切社会职务,常常穿上农民的衣服,和农民们一起干活:犁地、割草、运粮、盖房等等,有时一天要犁地十几个小时。有一次,他在帮人运草的时候弄伤了脚,卧床近三个月。在饮食方面,他戒烟戒酒,不吃肉,经常和农民在田里一起吃蘸盐的烤土豆和黑面包。
托尔斯泰还计划把庄园和土地分给农民,把自己作品的版权献给全社会,并劝说妻子、儿子、孙辈放弃财产,过上自力更生的简朴生活。但他的家人始终不理解、不接受他的想法,原本和睦的家庭矛盾愈演愈烈。在极度痛苦中,82岁的托尔斯泰终于离家出走。和普通农民一起坐在三等车厢的老人,在途中病倒了。病情危急,面对前来抢救的医护人员,托尔斯泰叹息道:“那农民呢?农民是怎么死的?”临终前,他对身边的亲人说:“地球上千千万万的生灵都在受苦,你们为什么都来照顾只有一个托尔斯泰呢?”托尔斯泰的“幸福观”:茨威格认为托尔斯泰选择这么简陋的坟墓是幸福的吗? 有这样幸福观的托尔斯泰,茨威格怎么能不赞美呢?请找出那些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满怀深情地朗读出来。1、我在俄罗斯所见过的任何东西都没有托尔斯泰之墓更宏伟、更感人。2、他的墓已经成为世界上最美丽、最令人印象深刻、最感人的墓。3、正是没有名字,才比全部精心购买的大理石和豪华装饰更感人。4、人们再一次感到,世界上没有什么比这最后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能打动人心了。5、看来,这座树林里只有风声嗡嗡,甚至没有人声的无名墓,是那么的庄严动人,能同样猛烈地撼动每个人深沉的感情。
在这些直接而又抒情的句子里,除了读出茨威格对托尔斯泰的敬仰之情,还能读出其他丰富而深刻的寓意吗?1、正是名字的缺席,比精心购置的一切大理石和豪华的装饰更令人动容。2、人们再次感到,世上再没有比这最后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能打动人心的东西了。其他丰富而深刻的寓意:托尔斯泰的“幸福观”:《论崇高》崇高可以说是心灵伟大的体现,崇高的东西能让人心潮澎湃,让人心生敬畏。茨威格(1881~1942)是奥地利作家,伟大的人道主义者。托尔斯泰是茨威格“从心底深深热爱的作家”。他把这种感情投进了他著名的《三个作家:托尔斯泰传》中。 出于对托尔斯泰晚年矛盾痛苦的心境和最终离家出走的理解,他还为托尔斯泰未完成的剧本《光明照在黑暗中》写下了著名的尾声《逃向天空》,这是他的自画像。可以说,他是托尔斯泰的知音,是托尔斯泰精神的继承者。有些人把自己的名字刻在石头上,是为了“永生”;有些人宁愿做野草,等待地下之火的燃烧。把名字刻在石头上的人,名字比身体腐烂得早;春风吹过的地方,到处都是绿野草。 金字塔、秦始皇陵、狮身人面像、拿破仑墓、大理石穹顶下的拿破仑墓 * *世界上最美的陵墓——1928年俄罗斯之旅 茨威格 列夫托尔斯泰“新的更美好的启示”:列夫托尔斯泰“幸福”:出身贵族,文学大师,思想大师 鲁迅: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罗斯的巨人”。
——鲁迅 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托尔斯泰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一流的地位”。 ——列宁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是19世纪下半叶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他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达到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顶峰,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他出生于古老而有名望的贵族家庭,但主张“道德修身”,批判贵族生活,一生都在寻找消除社会弊病的办法,热心解放农奴的实践,但最终失败了。晚年的托尔斯泰完全站在受苦受难的农民一边,比如,他放弃贵族的一切特权,要把自己的庄园土地分给农民; 他批判教会的虚伪,直至被教会毫不后悔地驱逐,因此被千百万信教农民奉为真正的教皇。为了理想,他不惜与幸福的家庭决裂,82岁高龄离家出走,在孤苦伶仃的小站里病倒。代表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娜》、《复活》等。列夫托尔斯泰去世后,他的妻子对采访她的记者说:“一个农民寡妇来找托尔斯泰,他会激动地说:‘天哪,她这个冬天要怎么过?——我给她的那三个卢布有什么用呢!’他常常一个人去村民家看望,回来后会说:‘我发现村民们从早到晚吃的都是干土豆,连一点面包都没有……”
当那些遭受火灾苦难的人们赶来时,列夫·托尔斯泰几乎是眼含热泪地说:“我的一点帮助对他们有什么用呢?”他把手头的东西拿出来与他们分享,激动地说:“生活是多么的艰难,身边有多少痛苦和不幸啊!” ”。列夫·托尔斯泰的回归自然、归于平凡、平等博爱,也隐含着对名利、奢侈、攀比等社会现象的讽刺和批判。回归自然、归于平凡、平等博爱、崇高。《论崇高》的作者朗吉努斯被誉为“亚里士多德之后希腊最伟大的批评家”。西方古典美学将“崇高美”的概念视为基本信条。世界上最美的坟墓:一个拥有崇高幸福观的伟大灵魂,茨威格,满是鲜花,风儿沙沙作响,阳光嬉戏,积雪铺满小路,漫步其间,大树成荫,古老的传说和美丽的灵感。作者说列夫·托尔斯泰的坟墓是世界上最美的坟墓。与它有关的美又是什么呢?世界上最美的坟墓孤独地躺在树林的树荫下,远离喧嚣。沿着狭窄的小路行走,穿过空地,穿过树林里的灌木丛,你就会到达墓地。它只是一座长方形的土丘,无人看守,无人管理,只有几棵大树遮荫。它只是树林里一座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上面长满了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甚至没有托尔斯泰的名字。泰姬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