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谷,古花林

发布时间:2024-05-29

自从两年前得知北川药王谷的玉兰花名声大噪,我就一直想去看看。因俗事,一直没能成行,但对这场花会却一直心存期待。向往玉兰花的理由似乎有很多:因为花形特殊,因为花色艳丽,因为药用价值显著,因为它生长在神奇的北川“药王谷”。

玉兰是我国特有的植物,在我国作为传统花卉和中药种植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关于玉兰得名的由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古时候,有一位文人患上头晕头痛的怪病,鼻子常年滴脓流涕。有一次他外出求医,走到了彝族人居住的地方,遇见了一位白发老人。老人给他开了一个偏方,让他从一棵落叶乔木上摘几个紫红色的花蕾,煮鸡蛋吃。没多久,久治不愈的病就好了。文人向老人要了一些种子,带回家里种在屋前屋后,用老人给的偏方治好了邻居们的鼻病。人们感激老人的善心,却不知道这种先开花后长叶的植物叫什么名字。 学者想,这棵树是辛酉年从夷人那儿传来的,所以就叫它“木兰”吧。

北川药王谷的木兰花非常出名,近年来通过旅游开发大力推广。其实,最早看木兰花的地方,是一个叫吴家后山的地方。吴家后山位于江油市大康镇。相传,明末清初的“滇王”吴三桂被镇压后,其后裔避难于此。一位名叫“辛夷”的妃子逃到这里,种下了一种特殊的植物,这种植物的花既美丽,又具有药用价值。为了纪念这位妃子,后人就以妃子的名字将这种花命名为“辛夷”。族人避难于密林之中,很少露面,木兰花也开得很低调。 每当春风吹来,这些或红或紫的精灵便在高大的树梢上悄悄绽放,默默地装扮着吴家后山,如那位羞月羞花的妃子般凄婉悲怆。

去年玉兰花开的时候,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有人发图片,发现玉兰花的外形和木兰花很像。玉兰花多为白色,而玉兰花则以紫色、红色为主,颜色更加艳丽。因此,我猜测:玉兰花应该也是木兰花的一种吧?根据搜索到的信息,“玉兰花又名紫玉兰,属于木兰科植物,还有木兰、玉兰、木槿、迎春花、木笔花、姑娘花等别名。”《本草纲目》说,“玉兰花初开时形似笔,北方人称之为木笔。”“木笔花”这个名字用在含苞待放的玉兰花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梦见笔下花开,金玉犹夸其美。谁信花中有笔,笔尖欲吐春云。”明代诗人张欣的《木笔花》一诗写的就是木兰花。诗人笔下的木兰花初开时如笔椎般锋利,花蕾犹如带红晕的笔尖,蘸着浓墨,向大地和天空写出美丽的春景。木兰又叫玉兰,它的花蕾颇似荷花“有蜻蜓立其上”的“尖角”。因花形色相近,古诗中也把木兰比作芙蓉。王维在《新夷坞》诗中写道:“树尾芙蓉花,山间红萼。溪间屋中无人,花开落尽。” 裴迪还写有“何况有玉兰花,色杂芙蓉”的诗句。姑娘花的别称可见于陆游的《病中看玉兰花》诗句“耀眼的姑娘花,顿时满院前枝头”。翻看诗集,发现古人曾有不少关于玉兰的诗句。白居易在《灵隐寺红玉兰花赏光师》中写道:“紫粉笔含锐焰,红胭脂染小荷花。香火思绪知多少,令山僧悔出家。”根据这首诗,可以推断,玉兰之名早在唐代已有出现。 所以我相信,类似“辛夷妃”这样的民间故事,或许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又或许有人将吴家后山与“为爱人拼了命”的辽东将领吴三桂进行了一些牵强附会的联想,以增加景区的历史神秘感。大多数景区都会被后人加上一些美丽的传说,仿佛自然景观只有与人文故事相结合才能丰满完美,才会显得更有文化根基,才能打动游客。

后来有人发现,在绵阳北部山区,在北川县的林峰山,离吴家侯山不远的地方,有一片神秘、高大、粗犷的古木兰林。投资者看中了这个地方,把它打造成了4A级景区“药王谷”。与林峰山药王谷隔江相望的九黄山花溪景区,也是观赏木兰花的好地方。在药王谷景区建设之前,九黄山景区就已经非常成熟,所以在公路上看到的旅游广告,都是“九黄山木兰花节”。但要说神秘、壮丽,药王谷的木兰花才是最出名的。

药王谷风景_药王谷景区_药王谷怎么样

“玉兰花间忽然开,将凋零开时必常来。”韩愈告诫人们,玉兰花花期短,赏花要趁早,莫等花开时才赏枝头。暮春清明时节,应友人之邀,游历川北古道翠云廊,期盼已久的玉兰花祭拜之旅终于成真。

药王谷景区_药王谷风景_药王谷怎么样

自古美景藏于深山,神秘的木兰离人远近,整个绵阳地区已经有三处可以赏木兰花的地方了,不管是去吴家后山,还是去药王谷,或是爬九皇山,要想一睹木兰花的美,都要费一番周折。药王谷紧邻九寨沟旅游环线东线江油—北川—平武段,位于我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的林峰山上,与李白故里江油市青莲乡相邻,距江油市区仅20余公里。一条旅游公路过了青莲乡后,转向西北进入山区,公路几乎是沿着平通河逆流而上,两边林峰山、九皇山巍然矗立。 因为发现了高大的古玉兰树,林峰山被辟为景区,林峰山的名字也渐渐被药王谷所取代。正是这条短短二十多公里的山路,因为恰逢节假日出行高峰期,堵车需要不少时间,似乎玉兰花的美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

到达药王谷景区停车场时,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徒步上山已经不可能了,我们就坐缆车。坐在缆车里往下看,山脚下平通河的轮廓越来越模糊,绿色的灌木丛也慢慢退去。眼前的景色逐渐过渡到树丛密布,却不见花的踪影。快到缆车终点站时,一大片盛开的花海突然跳入我们的眼帘。走近一看,才发现那些花竟然是开在高大的树上,远远看去,比常见的桃、杏、梨花要大得多。心里有些激动,直觉告诉我,正是这两年来日思夜想的玉兰花。我不禁脱口而出:“玉兰花,我终于见到你的真容了!药王谷,原谅我来晚了!”

玉兰树在前一年的六月结出花蕾,花蕾外面裹着一层毛茸茸的萼片,仿佛穿了一件温暖的外套,保证花蕾经受住寒冬的考验,能在次年三四月开花。从结蕾到盛开的这个过程比较漫长,就像人的怀孕十个月一样。因此,当地人亲切地称玉兰花为“老妈妈花”。“春风春雨,从花眼里穿过。”山区的春天比成都平原来的晚,清明节前后,龙泉山粉嫩的桃花、新津县雪白的梨花、青白江洁白的杏花,早已热闹地聚首了。药王谷的玉兰花悄悄地接住春姑娘的尾巴,在高高的树梢上快乐地张开了神秘的花蕾。这些山谷精灵开出了无数朵硕大的花朵,形似兰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形态各异,色彩各异。 花的颜色从白色到粉色,从粉红到紫色,依山而建,如诗如画。

来“药王谷”之前,根据传说,又结合玉兰花开的季节特征,我曾想过一首小诗:

四月花开已,药王谷玉兰花开。

鼻炎患者去哪里?医生都说去这座山。

玉兰花语是“报恩、纯情”。报恩,要从她显著的药用价值说起。药典上说:“玉兰蕾性温,味辛,归肺经、胃经。香气四溢,上达头面,善于通鼻窍,是治疗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鼻塞头痛的天然良药。可外用,也可煎服。”为了使用方便,被制成鼻炎丸、鼻炎片、鼻炎膏等中成药。纯真无邪,试看她绽放时的独特风姿。每朵花有九片花瓣,全部挺立,尽显她的矜持。玉兰花绽放时,犹如羌族姑娘的风采,艳丽却不妖娆; 而且颇有羌村少年的豪放气质。

药王谷风景_药王谷景区_药王谷怎么样

药王谷景区_药王谷怎么样_药王谷风景

高大硕大的玉兰花开得如花海,落得如雨。玉兰花是药王谷最著名的药用花卉,玉兰花雨也是药王谷最壮观的风景。山风吹过,花瓣从空中如雨点般落下,犹如武侠大片中的场景。若有红衣女战士袖手旁观,那简直就是一幅绝美的画卷。即便是这些枯萎的花瓣,也是非常好的食材。当地人采摘下来,洗净,裹上面糊,放进锅里煎几秒钟,再采摘下来,是一道美味的当地特色小吃。我尝了几片,苦涩的味道略带药味。孩子吃第一口的时候,受不了这种特殊的苦味,吐了出来。经过我的示范和讲解,我告诉她,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绿色食品,对身体健康有好处。 于是她很不情愿地吃下第二块,然后是第三块,当只剩下几块时,她居然争先恐后地吃完了剩下的。我经常告诉她,上课听老师讲课是学习,课余时间看课外书也是学习,出去野餐也是学习。如果把读书比作学习的主餐,那么旅行就是补充维生素,两者都是吸收营养。旅行可以看风景、参观古迹、读古书法、品尝当地特色美食,体验异乡生活。所以,孩子的周末时间完全隔绝在各种补习班、文学培训班之外,她也享受着和我们大人一起出去野餐的时光。参天大树的成长离不开阳光雨露,更离不开土壤里的各种养分,一个都不能疏忽。

有“树有多高,根有多长,根系有多宽”的理论。药王谷的古木兰树高达二三十米。植物学家在研究了古木兰树的生长环境后,认为除了适宜的海拔、适中的土壤黏度和厚度、土壤酸碱度外,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水源。平通河位于远离药王谷的山脚下,林峰山没有明显的地表径流,因此他们大胆推测,能够滋养木兰树生长的水源和养分都在地下树根的范围内。后来地质学家对木兰树生长区周围的地质进行深入调查后发现,药王谷所在的山区属于喀斯特地形,石林、洞穴众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对岸九皇山上的猿王洞。 洞穴内通常都有暗河,而喀斯特地貌中雨水、雪水溶解岩石中的盐分形成的古封水,下渗、补给地下洞穴内的暗河。古封水中的矿物质经过千万年的沉积、酝酿,自然软化分解成离子,水中的矿物质不需要分解转化,就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古封水越古老,水的活性就越高,古封水是植物的天然养料,药王谷的地下水就像一锅营养汤,滋养着古玉兰树的生长。

很多资料把木兰归为落叶灌木,但药王谷的古木兰树却长成参天大树,很多树龄都在500年以上,这是“木兰属于树木”的有力证明。树干高达二三十米,粗壮如人身,最大的树王胸径达3米多,需三个成年人才能合抱。唐代韩愈在《感春五首》中写道:“木兰花开初开,碧空露珠此归始。”用这首诗来形容药王谷的木兰花,一点也不为过。与山脚下的成都平原相比,临峰山的海拔已经很高了,生长在这里的古木兰树比平原地区的要高出许多,木兰花开在高高的树梢上。站在古木兰树下,不知自己有多高。 抬头望向对岸的九皇山,才发现在半个小时的缆车行程中,我们比起平通河已经爬升得非常高了,仿佛有一种“我已经在这座山里,无法辨认出林峰的真实面貌”的感觉。

古玉兰树每年都会准时开花。徜徉在这自然的绚烂之中,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看到繁花盛开的树下的别墅酒店,女儿说想在这里住一晚。因为行程安排,明天还要去剑门蜀道翠云廊看千年古柏,所以当晚就只能下山去翠云廊附近的梓潼县城休息了。孩子显得有些失望,我指着山顶那座巍峨的白色佛像,邀请她和我比赛爬梯子,她立刻来了兴趣,第一个爬到了山顶的佛像上。

大佛突兀矗立,在山脚下几公里外都能看到,是药王谷景区的标志性景观。景区在最显眼、最险峻的山顶修建了一尊20多米高的白色药师佛像,供游客参观朝拜。游客可沿着350多级台阶登上药师佛像,在朝拜的过程中,可以消灾延寿、增福增智。在大多数佛寺都被投机取巧的“僧商”承包经营的情况下,这尊新雕佛像不可避免地被世俗化了。上台阶的路上、山顶上,都有烧香拜佛的摊位,穿着僧衣的带有明显湖南口音的外地人不停地劝游客烧香,感觉他们不是正宗的和尚,或许又是一帮包工头。一时间,微信群里的文友们都在讨论佛这个话题。 有位文友说得好:“佛在不远,佛在心中,你就是佛。”还记得看过一篇文章,说父母是世间的活佛,是世间最大的福田。与其千里迢迢去拜一个商业化的佛,不如在家孝敬父母,反省自己的善恶。是的,只要你心存善念,多行善事,神就会保佑你心存善念,行善事。

也许景区里的药师佛是供游客祭拜的,但当地村民在家中虔诚供奉的药王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因为这个历史人物和他们祖先的生活息息相关。历史上,被称为药王的只有唐代的孙思邈。相传孙思邈从陕西到四川青城山修道时,曾路过临峰山,并长期居住于此。孙思邈在青城山修道十年,回到陕西耀县时又路过此山,将种植、辨病、用药治病的医术传授给临峰山的百姓。孙思邈到底有没有去过临峰山?他种植过大量的药材吗?历史记载无从考证,但当地村民坚信不疑。他们的祖先有祭拜药王的习俗,家家户户都立着孙思邈的牌位。 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日,人们都把孙思邈的生日当做自己的重节。这天,当地的老中医都会开出药方,将制作好的中药材免费赠送给有需要的病人,以此来纪念曾经在这里生活过,教给当地人如何识别、采集、种植和使用药物的药王的崇高恩德。这种习俗的流传,也是对药王最好的纪念,比单纯的烧香拜佛更有意义。

林峰山脚下的平通河水量大,水质清澈,上游沿途没有污染,水质应该不会差,但当地村民却享受着与古木兰树同等的待遇。他们从半山腰的地下洞河出口接上管道,将洞水引入家家户户。洞水中含有古老的封存水成分,其中含有与人体健康有关的最重要的钙、硒等微量元素。难怪村民长寿少病,远近闻名。当地有句俗语:“这里的人只死老,不死病,平均寿命在90岁以上。”想想村民经常爬坡练腿脚,耕作以劳筋骨,喝着优质的洞水以清肠胃,呼吸着富含负氧离子的新鲜空气以润肺,长寿的秘诀便昭然若揭了。 四川自古就有药山圣地之称,山里人世世代代形成了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善用天然草药的传统已深入人心。

林峰山古玉兰林的发现,给了旅游公司商机,他们修建酒店、开发别墅,称只要有配套设施,游客就可以入住。为了弥补玉兰花开期短,游客停留时间不足的缺陷,除了开发石林、黑森林等景观外,还在石林林间空隙、高山草原上种植各种花期不同的山花药材,营造出百草荟萃、四季鲜花盛开的氛围。广告也大肆宣传,让药王谷名声大噪:“观神木奇观,浸浴仙药灵气,领悟人生智慧,滋养疲惫身体,让游客远离城市喧嚣,享受身心修复的乐趣。”这些完善配套设施,试图吸引源源不断的游客的举动,不知对这棵古玉兰树而言,是祸是福? 淳朴的村民善于用药,对自然也更加尊重,悉心照料着玉兰树,几百年来,玉兰树和村民和谐相处。想到这里,我脑子里突然冒出几个问题:不知道现代资本的介入、大量游客的涌入,会对玉兰树的保护产生什么影响?不知道现在开发这里的人,是否意识到药王谷景区是因玉兰树而建?不知道“绿水青山不如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是否已经被建设者们接受了?

药王谷现有的自然环境是保证玉兰树良好生长的前提,我们要继承、利用、保护好大自然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如果大规模建设破坏了地下水,修建楼房、水泥路、柏油路危害了玉兰树的生长,那就得不偿失、后悔莫及了!豪华别墅的矗立,不能以玉兰树的倒下为代价!想到这里,我只能在心里祈祷:祈祷玉兰树能继续在山谷里闪耀,绚烂在人间。我又想,与其祈祷,不如防患于未然,写建议给园林部门。让这一带的玉兰树尽可能全部挂上“古树名木”的保护牌子,让园林部门和景区开发公司制定三项规定,落实管理责任;在古树一定范围内不得进行任何土木工程开发行为; 新的种植活动必须咨询地质、植物保护专家的意见,并编制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确保人工景观不会影响古木兰树的生长,特别是古封水的循环机制。

在这棵古木兰树被发现之前,我国最著名的木兰产区是河南省南阳市南诏县。两地的木兰就像来自不同地方的双胞胎,南诏的弟弟发育正常,北川的哥哥则长成了参天大树。这片木兰林能存活至今,而且长得如此巨大,实属罕见和珍贵。它们是自然的,也是历史的,它们属于四川,属于中国,属于全人类。在人类活动无处不在的今天,很难找到一处人迹罕至的秘境和世外桃源。原来,不打扰也是一种呵护;不打扰如今正成为一种奢侈;不打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药王谷木兰林长成参天大树的基因密码。

现在赏花的时候,想想先辈种树的艰辛,感恩前辈们悉心呵护的孝心。愿玉兰花年年开,玉兰花年年开!在离开药王谷的缆车上,我在心里默念着一首小诗:

陶玲问桃花源何处寻,他清明时节便去了北川。

林峰山药王谷,玉兰花盛开,祈福年年丰。

关于作者

作者简介:阿干,70后,生于川东清新农村,住于雾凇繁华的省城。爱写作的工科生,走遍山川古镇,爱读诗写散文。尝试写古典诗、现代诗、温情散文。古典诗力求诗中见画,现代诗追求声声入耳,温情散文不作空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