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六陵

发布时间:2024-05-25

2013年3月,江苏扬州市司徒村曹庄一处在建房地产项目发掘现场突然发现两座砖室墓,引起考古专家的关注。随后,经过密集发掘。4月中旬,在一号墓中发现一块墓碑,上面写着“隋炀帝先帝墓志”。国家文物局立即组织专家开会,最终认定这座墓为隋炀帝与萧皇后的合葬墓。

隋炀帝的最终葬址终于确定,同时确定的还有另外几座被证实为“假墓”的陵墓。

下面我们来盘点一下其他几个曾经被认为是或曾经被认为是隋炀帝陵墓的地方。

1. 江都宫留珠殿

江都宫位于江苏省扬州市西北部,隋炀帝南巡时在此修建江都宫作为行宫。

后来,隋炀帝被宇文治所杀,萧皇后与宫女们用漆床板做了棺材,暂时安葬在江都宫留珠殿里。

当然,这只是临时安葬,皇帝的陵墓怎么能这么马虎呢?

2. 五公台

武功台也在扬州,在今城北。原是南宋沈庆之攻打竟陵王丹时所建的弓弩台。后来陈将吴明彻围攻北齐荆子由时,又增建了一座弓弩台,用于射入城内,故名武功台。

隋炀帝被宇文治所杀后,萧皇后匆匆将他安葬在江都宫中。不久,宇文治率军与萧皇后离开江都,准备北归。宇文治走后,被宇文治任命镇守江都的将军陈凌感激隋炀帝昔日的恩情,便集众哀悼,为炀帝举行了一定规模的葬礼,并准备了仪仗队,将炀帝从江都宫中移到了武功台下。

武公台是隋炀帝的最终安葬之地吗?不是。不久,唐朝建立,隋末的起义被镇压,统一的唐朝建立。李渊下令李世民将隋炀帝的陵墓迁至武公台。至于迁葬地点,历史上有四个不同的说法,争议颇多。

3. 第一个有争议的迁葬地点:扬州怀寺

确切地名应为扬州市邗江区槐泗镇槐儿村。据史料记载,公元622年,唐高祖李渊下令将隋炀帝陵迁至雷塘。公元648年,萧皇后病逝,唐太宗李世民下令将她的遗体送往江都,与隋炀帝合葬。

雷塘在哪儿?

民间传说,隋炀帝下葬时,不料却激起了雷霆之怒,雷霆轰然将棺木震碎,尸体被掀出棺外。雷击之处水成池塘。后来,他又连续三次下葬,却又连续三次被雷击中,最后只好用民间礼制草草下葬。三次雷击形成的池塘分别被命名为“上雷塘”、“下雷塘”和“小新塘”。隋炀帝陵墓所在之处也叫雷塘。

唐代以后,隋炀帝陵逐渐荒废,无人知晓,雷塘的具体位置也逐渐无人知晓。

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大学士阮元考证认为,今槐儿村一处大土丘即为隋炀帝陵,遂出资修复,并请书法家扬州知府易秉绶撰写墓碑。

隋炀帝陵寝_隋炀帝皇陵_隋炀帝陵

后来,这里被认为是传说中的雷塘,长达两百年,也是隋炀帝陵的所在地。当然,2013年江苏扬州曹庄考古发现隋炀帝陵后,才还原了历史真相,确认这座陵墓是一座“假陵”。

4. 争议之二:洛阳桥麦山

在洛阳市罗子县东北部,有一座小山丘,名叫桥麦山。山上有一座巨大的墓葬,形状不规则,呈三角金字塔形,形似龙首冲天。当地人一直称其为“杨广墓”。

这也伴随着李世民迁墓的传说。明嘉靖三十四年,地方《河南通志》中就有根据当地民间传说所作的文字:“隋炀帝墓在永宁县(今河南洛宁县)东北,隋炀帝卒于江都,唐太宗将陵墓迁至此。”也就是说,当地人认为是李世民将隋炀帝迁至此处,而非扬州雷塘。

当然,随着曹庄隋炀帝墓的确认,此地也被确认为一座“假墓”。但这是谁的墓呢?由于尚未发掘,史书上也未见相关记载,因此暂时不得而知。

5. 争议第三多的迁葬地点:陕西武功

在陕西省咸阳市西50公里的武功县武功镇西部高原上,还分布着一座相当于一条校路大小的墓葬,该墓葬曾被称为隋炀帝陵。

据说这座陵墓后来是隋炀帝葬于此时,李世民重新安葬的,因隋文帝陵也在附近,所以此处曾被认为是隋炀帝陵最有可能的所在地。

明嘉靖年间,翰林院康海在纂修《武功县志》和修订《唐高祖本纪》时,认定隋炀帝葬于陕西武功洛阳村。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秋,时任陕西巡抚毕沅,专程前往隋文帝、隋炀帝陵祭拜,并分别题写碑名。

6. 隋炀帝陵最终定址是扬州曹州

曹州古墓已确定,现已明确为隋炀帝陵墓。不过考古发掘的遗憾是,隋炀帝遗骸并未出土,仅出土一具女性遗骸,疑似萧皇后,隋炀帝遗骸中仅发现两颗疑似隋炀帝的牙齿。

因此有人怀疑陕西武功也是隋炀帝的陵墓,曹州陵只是李世民的第一次迁葬,后来隋炀帝的遗骸大部分都迁到了武功,当然这种说法目前还没有得到考古的明确证实。

我希望有一天我有机会得到更明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