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元墓是一座祖坟,位于邗江区怀泗镇永胜村。 阮元祖墓始建于明朝天启年间,距今已有370多年。 该墓位于永胜村北的老八山,当地人称阮家山。 墓前,只见墓中央嵌着一块约两米宽的墓碑。 墓碑的表面极其光滑,完整。 碑文第一行写着:“皇帝、清朝下旨,将墓碑授予光禄宗师、太傅体仁阁、阮元文达墓地。” 桌子。 阮元墓印高2.2米,周长24米,为清咸丰元年(1851年)所刻墓碑,墓表为杨氏所书。兵部尚书文定,记载了阮元的生平事迹和他的子孙简介。
阮元历任“内阁学士,山东、浙江、广东户礼军工四部尚书,巡抚浙江、河南、福建、江西、广东”。 、云南漕运总督、湘桂云贵总督……推荐升任体人馆学士、硕士协办人,管理体人馆事务。刑部、兵部:“阮元每到一个地方,首先要消除当地的后患,然后提倡兴办学堂,保护和搜查当地的旧志,主持编修刊物,并主持修学。指导后世学者的写作。 因此,阮元弟子广为后世流传,阮元主持或指导地方志、著作的编撰。 他的学术、政绩、地位都远远超过了三朝前任宰相刘墉——刘洛国。 然而,刘罗锅的事迹被挖掘出来,几乎家喻户晓,阮元对他知之甚少。
阮元于道光二十九年6月13日去世。 是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的重臣。 道光旻宁帝在奏疏中称他:“受三朝宠爱,为当世绝世之人”。
阮元死后,葬于雷堂祖坟。 陵南约半里,命筑石碑坊一座,三门四柱。 这些柱子分为两部分。 下端为方形,上端为圆形。 上面还刻有龙纹,高约一尺。 五尺,柱子四周为耳形巨石。 石上端刻有“圣旨”二字,下端有一横长方形玉石,石上刻有“太子仁阁学者阮文达墓道”十六字。石头广场的顶部。 壮观。
阮元简介:
阮元(1764年2月21日—1849年11月27日),字伯源,又号云台、雷塘庵主,后号宜兴老人,江苏仪征人,农历二十九年生。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历任礼部尚书、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工部尚书、学士。历任山东、浙江总督,浙江、江西、河南总督,兼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 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任仁阁学士、太傅。 道光二十九年(乙巳月,丁丑日,乙巳年,己酉年)10月13日卒于巳时,谥文达。 他是一位作家、出版商和思想家。 他在经、史、数、星象、地理、编译、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元老、九省大臣、一代皇帝。 。
扬州八怪简介:
扬州八怪是清代康熙中期至乾隆末期活跃在扬州地区的一批风格相似的书画家的总称。 他们在美术史上常被称为“扬州画派”。 中国绘画史上说法不一,但公认的指的是:金农、郑燮、黄慎、李威、李芳英、王士申、罗聘、高翔。 至于别人提到的其他画家,如阮元、华严、敏震、高凤翰、李冕、陈专、卞守民、杨发等,也可以纳入其中,因为他们的画风相似。 因为“八”这个字符可以看成是数字,也可以看成是约数。 他们大多出身贫寒,生活清苦,为人高贵而潇洒。 书画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志向和真情的媒介。 扬州八怪的书画风格异于常人,标新立异,有时还带有贬义,故称“八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