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郭德纲嘲笑的梁红玉,在淮安河下古镇设有祠堂,敲锣打鼓抗金,在历史上留下了遗产。

发布时间:2024-05-14

接下来分享我的江苏淮安之旅。 央视中秋晚会的举办地,让周恩来总理的故乡淮安重新回到了公众的视野。 我是从2000公里外的遥远地方来的。 有了涟水机场,长途旅行不再那么遥远。

中午从哈尔滨出发,下午抵达淮安河下古镇。 河下古镇,位于淮安市淮安区西北角,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如今,古镇的街道建筑仍保留着明清时期的风格,给人一种内敛沉稳、古朴之感。

河下古镇北门左侧百米处,是南宋著名抗金英雄梁红玉的祠堂。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地方。

梁红玉是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 她是淮安区北辰坊人。 她出身贫寒,靠编织为生。 北宋末年,金兵南侵。 江淮之战后,梁红玉随家人南迁,居住在京口(今镇江)。 在那里他结识了南宋抗金英雄韩世忠,并与他结婚。 从此,他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梁红玉墓在哪里_梁红玉祠堂_梁红玉祠的介绍

梁鸿玉观寺占地1亩,建筑面积400平方米。 祠堂大门上方的匾额是已故书法家萧宪所书。

梁红玉祠由门厅、东西厢房和正殿组成。 由于梁红玉在家中排行第七,所以梁红玉的祠堂被称为“七奶奶庙”。 图为主殿。 东西厢房分别为名鼓殿、兵器书画殿。 展览布置比较简单,我们直接去主厅看看吧。 一进大殿,门边的工作人员就热情地请我上香祈福。 齐奶奶很有灵性。 我拒绝了,因为我对历史和人文学科更感兴趣。

我们不敢“亵渎”正殿里的“七奶奶”雕像。 雕像两侧的十幅画吸引了我。 前两页介绍了梁红玉年轻时的尚武和他的初识石忠。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梁红玉出生于淮安北辰坊(今淮安滁州区)。 她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军事将领。 年轻的梁红玉继承了祖辈的武术传统,酷爱习武。 相传他曾得到名师周同(岳飞老师)的指点,练就了非凡的武术。 宋徽宗二年,梁红玉在京口沦为妓女。 韩世忠率军平定方腊后,途经京口。 梁红玉英姿飒爽的样子吸引了韩世忠的注意。 两人志趣相投,志趣相投,英雄与美女结为情侣。 梁红玉沦陷,被郭德纲相声嘲笑。 她笑了笑,就放手了。

第三、四幅图讲述飞马传旨平叛的故事。 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苗辅、刘正言勾结金人,在京城发动兵变,企图逼迫高宗退位。 宰相朱升佯装向傅淼提出计谋:让梁红玉出城劝说韩世忠与他合谋。 太后暗中口令梁红玉镇压后宫叛乱。 梁红玉不负重托,传递了飞马圣旨。 他迅速与韩世忠调动兵马,袭击临安,一举平定了叛乱。 宋高宗大喜,亲自到宫门迎新人入宫,并封梁红玉为“护国夫人”。

第五幅画最精彩,讲述的是击鼓抗金的故事。 1129年10月,金兀术率领金军直进江浙。 韩世忠率领宋兵八千,沿运河两岸挺进,占领京口(今镇江)焦山,专门截断金兀术回程。 金兀术舰队与前来救援的金兵聚集在“黄天荡”与韩世忠作战。 战争期间,梁红玉登上了中国军队的建设船。 白天,她敲锣打鼓、举旗示意,晚上,她敲锣打鼓、举灯示意。 她指挥宋军紧紧包围金军战船,金军闻风丧胆。 这就是“击鼓抗金”故事的由来。 韩世忠运用梁红玉的策略,以不到十倍敌军的兵力,包围敌军四十八天,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例,史称“黄天荡之战”。

第六、七幅图讲述的是奔赴淮安援建新城的故事。 南宋建炎年间,金兀术率领数十万大军南下,意图一举灭亡南宋。 十万金兵抵达淮安城门。 此时,南宋名将韩世忠携夫人梁红玉驻扎京口。 梁红玉率领女子军前往淮安抗敌。 经过几场激战,战局终于稳定下来。 在滁州,梁红玉动员军民修建新城,使新城与旧城遥相呼应,有力地粉碎了金兵的进攻。 后来,她又在两城之间修建了夹心城,从而形成了淮安城的“三连城”,形成了可守可攻的独特城市布局。

第八和第九幅画描绘了采集香蒲作为食物和建造隧道的故事。 经过战火浩劫,滁州早已是荆棘满布。 士兵和人民没有食物,没有住所。 梁红玉亲自带领群众用芦苇“编蒲树成屋”。 寻找野菜充饥时,梁红玉亲自品尝,并发动军民采蒲茎充饥。 现今的淮扬名菜“普洱菜”相传源于梁红玉,故又称“康金菜”。 为了抵御金兵的进攻,梁红玉带领军民修建了从市中心一直通达远郊的“藏军洞”。 他多次突出敌后骑兵,击杀金兵将领。 藏兵洞长15公里,洞内可并行五匹马。 这可谓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地道之战”。

最后画的一幅画叫《清时铭》。 梁红玉、韩世忠驻守淮安十年。 军民团结一致,多次英勇战斗,保卫家乡,保卫南宋政权。 女英雄梁红玉被载入史册,震惊中国。

梁红玉祠的介绍_梁红玉祠堂_梁红玉墓在哪里

离开梁红玉庙后,可以沿着湖中的木栈道走到高坛上梁红玉击鼓击退金兵的白玉雕像。

高坛上矗立着梁红玉击鼓击退金兵的白玉雕像。 梁红玉(1102—1135),宋代著名巾帼英雄,淮安人,建炎四年封锁长江期间,将金军困在长江南岸48天。第1130章) 闻名于世。

可以沿着高坛的楼梯走到雕像脚下。 梁红玉雕像一手持剑,一手持战鼓。 站在战鼓前,显得英姿飒爽,威风凛凛。

高坛之上,是欣赏古镇美景的绝佳地点。

未完待续,我在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