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贵州省遵义市政府准备把杨家湖改建成大型水库时,居然挖出了一座千年古墓。 就连棺材上的抓钉都是纯金打造的,令人震惊。
贵州省遵义市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地处云贵高原向湖南丘陵、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 常年雨量充沛,也是洪水、泥石流的多发区。
这里新浦镇有一个小杨家湖。 政府决定对其进行改造,修建一座大型水库,增加蓄水量,解决自然洪涝灾害问题。
由于遵义自古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政府明确规定,任何工程开工前,必须进行考古调查,防止对未发现的文物造成破坏。
千年古墓被发现
杨家湖的重建也不例外。 贵州省考古研究院勘探队受邀进行例行勘察。 当考古队挖掘到杨家湖底部时,发现这里的土壤质量有所不同。 经验告诉他们,这里一定有什么东西。
但当一个8米见方的土坑被挖出来时,考古队却半心半意,因为他们发现的只是一个普通的土坑墓葬。 一般这种埋葬方式是普通百姓常用的,价值不大。
如今古墓已被挖掘出来,无论它的价值有多大,也不能放任不管,因此考古队例行开展抢救、挖掘和清理工作。 挖掘工作第三天,挖掘机意外发现了一块方形金条。 他知道此事非同小可,立即向考古队汇报。 当考古专家看到这根金条时,发现它竟然是棺材上使用的爪子。 指甲。
千年古墓之谜
这一发现让考古专家兴奋不已,因为大多数棺材都使用铜钉,甚至最高贵的王公将领也使用银钉。 就连海昏侯刘贺也没有这么高的标准,那么墓主是谁呢?
如果此人身份显赫,墓葬通常会是石室墓。 石壁上会雕刻精美的图案,描述墓主的生活,或者雕刻墓主的形象、生活场景、武士雕像等。
当然,根据墓主的身份不同,选择的题材也会有所不同,但这座墓为什么会以一个不起眼的土坑木棺墓的形式存在呢? 带着这些疑问,考古队继续进行勘探发掘工作。
令人惊叹的千年古墓
随着发掘工作的进行,整个墓葬的结构逐渐显现出来。 原来,这是一座双层坟墓。 上层有几十平方米,下层有一百多平方米。 下层左侧为墓主墓,右侧为墓主墓。 墓主夫人墓为双层墓,两室并列。
墓内随葬品奢华、铺张,无不体现了墓主高贵的身份和地位。 馆内藏有各类精美金银器皿80余件。 除金银钉外,还有碗、筷、勺、盆、酒瓶等。 、杯子、烛台、钥匙、高级珠宝等金银日用品,以及玉剑等。
最值得一提的是一套刻有螭首的金杯金盘。 出土时,金杯倒放在金盘上。 金杯高1.9厘米,直径7.85厘米,重230克。 它们是夹层的,外层有水波纹作为底部。 螭首盘旋盘旋于其上,两螭头对称地凸出杯口,形成杯柄。 设计精美,工艺精湛,栩栩如生。
该金盘直径18厘米,重180克。 装饰与金杯相呼应。 板块的中心是大海中汹涌澎湃的波浪。 两颗辣椒嘴里、尾巴上互相衔着,在波涛间盘旋嬉戏。 这些图案是宋代以后出现的,有美好的寓意,希望孩子成龙。 由此,我们可以初步推断,墓主人可能是宋代人。 这套金杯盘现陈列于贵州省博物馆,是无价之宝。
还有银壶上精美的大象雕刻,鎏金银双鱼上的精美雕刻,也展现了南宋的特色。 这可以进一步确认和缩小墓主人为南宋人的身份。 。
抢救发掘中还出土了一件极为罕见的文物——一把金柄金柄剑。 刀鞘为金质,花纹精美。
南宋以重文轻武而闻名。 南宋人不准私藏任何武器。 连菜刀都要印上真名。 那么这个墓穴里怎么可能有剑呢? 还出土了木体银皮盾、弓箭等武器。
解密千年古墓
随着另一件文物的出现,历史的迷雾慢慢被解除。 那是一个精美的银烛台,烛台底部刻着“一茂田都通公司公”字样,为破译墓主身份提供了线索。 非常有价值的证据。
经过考古专家日夜查找相关文献,并到达距离当地村民提供的古墓不到十公里的龙岩山地点,勘察那里的古建筑,得到的信息最终确认了这千人的主人——岁古墓为南宋亳州。 第十四代土司杨杰夫妇之墓。
追溯到南宋末年,那是一个动荡的时代。 国家重文轻武,军事薄弱。 蒙古军队南侵。 杨杰是那个时代的名将。 他不仅勇敢善战,而且非常好学。 他还具有良好的文学功底,深受中原百姓的喜爱。 文化影响。
当蒙古骑兵即将踏上南宋时,杨戈请命出兵与蒙古军作战。 由于他从小好学,熟读兵书,不仅在蒙古王爷进攻支援四川时解救了被围困的宋军,而且还多次以出人意料的举动攻击蒙古军。 取得胜利。
后来,他率领数千大军驻扎四川长江南岸援蜀,使蒙古军不敢再侵犯,因而获得了朝廷的依赖。
当兵期间,杨杰在蒙古军中更是名声大噪。 他是蒙古军队的劲敌。 可以说,只要他在蒙古军中,就没有渡河的希望。 生前为朝廷做出了巨大贡献,死后被追谥“威令”。 “英雄侯爵”。 其子杨文继承父业,继续为朝廷抗击蒙古军南侵。
因此,杨洁作为一位功绩卓著、有“卫陵英烈侯”身份的名将,受到如此高规格、宽厚的葬礼也是情理之中。 墓中的剑和其他武器之谜也被解开。
至于为什么是土坑木棺墓? 当时,蒙古军正在虎视眈眈地看着。 得知杨杰的死讯后,更是蠢蠢欲动。 随时都有再次行军的危险,而且时间也很匆忙。 预防敌军和战斗需要大量的石头,所以石头也是供不应求的。 石室墓除了需要大量的石材外,建造时间也很长,只能改为木棺土坑墓。
上下墓室不仅可以防止金队长偷盗,还可以防止蒙古军队采取极端行动,破坏坟墓以报复。 毕竟当时的蒙古军对杨子玖是恨之入骨。
历史证明,杨杰是很有先见之明的。 宋代墓葬十有九是空的。 正是因为杨杰夫妇葬于土坑、木棺之中,与半州其他杨氏土司石室墓完全不同,所以墓葬及陪葬品得以保存完好。 该墓历经千年仍保存完好,也是唯一没有被盗的杨土司墓。
从此,杨杰夫妇墓之谜全部解开。 这次发掘,让我们了解了南宋丧葬习俗和制度的历史,以及当时的经济和工艺水平。 具有极高的学术和审美价值,还可以与其他南宋墓葬互相印证,获得更详细、准确的资料,解开更多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