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砂石骨料行业关系最密切的应该是水泥混凝土。 了解水泥混凝土骨灰比之间的关系、砂浆与粗骨料之间的关系、粗骨料物理性能与配合比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了解市场。 根据需求,可生产当今销量最大的砂石骨料。
一、骨灰与骨灰的关系
灰分比,顾名思义,是混凝土中骨料与水泥的比例。 20世纪50年代之前,骨灰的重量比在7:1至10:1之间。 随着混凝土向高强度、高性能方向发展,目前混凝土的灰分比在7:1~3.5:1之间。 之间。
由于混凝土主要是由水泥、外加剂和水制成的浆体,将分散的砂石混合并粘结在一起。 而且,浆液的多少和厚度可以决定是否能包裹住沙子和石头。 石子后面多余的量与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及其后期的性能密切相关,所以称其为浆骨更为合适。
浆骨比的关键在于浆量的多少。 要配制一定强度级别的混凝土,首先要选择水泥,确定水灰比和每立方米的用水量,自然就可以得到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浆料量。 一般不加引气剂的混凝土含气量为1%左右。
优秀企业推荐
2、砂浆与粗骨料的关系
配制混凝土有一个概念,即砂浆填充粗骨料空隙后应留有一定的余量,以利于混凝土的流动性。 砂浆体积与粗骨料空隙体积的比值称为砂浆剩余系数。 如下式所示:
a=Vm/Vg 式中,
a——砂浆剩余系数;
vm-为砂浆体积(L);
Vg——粗骨料空隙体积(L)
砂浆剩余系数越大,混凝土坍落度越大,流动性越好。 干硬性混凝土的砂浆剩余系数仅为1.1左右。
1、坍落度10-30mm的低塑性混凝土砂浆剩余系数为1.3左右。
2、坍落度70-90mm的塑性混凝土砂浆剩余系数为1.5左右。
3、坍落度130-150mm的流态混凝土砂浆剩余系数约为1.7。
4、坍落度180~200毫米的高流动性混凝土砂浆剩余系数为2.0左右。
3、粗骨料与砂率的关系
从现行《普通混凝土设计规范》可以看出,砂率是水灰比的函数,因为水灰比越小,混凝土的强度越高; 水泥用量越多,浆料越多,配置量大致相同砂浆使用相同量的砂。
在具体工程中,应根据设计要求、施工和易性等需要,选择水泥、外加剂、水胶比和单位用水量,从而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浆量。
剩下的是粗骨料和细骨料的体积。 如何正确选择工程混凝土最合适的砂率,与砂石的粒径和级配有关。
4、细骨料物理性能与配合比的关系
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通过选择水泥、外加剂品种、水灰比和加水量而得到浆料用量。 通过测试石料的孔隙率来选择每立方米的砾石用量和相应的砂率。 混凝土配合比初步形成。
鉴于细骨料——砂是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配制性能优异的混凝土时,砂的级配、孔隙率和细度不容忽视。 但在混凝土配合比中,砂与浆的关系与粗骨料与砂浆的关系有着本质的不同。
由于天然砂的级配比较好,空隙率基本在33%~38%之间。 浆料充满砂空隙后,往往留有较大余量。 优质混凝土一方面要求浆料能够充分包裹砂子,另一方面又不希望有多余的浆料得不到细骨料的支撑。
由于砂子具有细度大、比表面积大的特点,细度模数较低的砂子比表面积明显大于细度模数较高的砂子,消耗的浆料量明显增加。
因此,对于一定量的浆料,当砂粒较细时,要减少用砂量,使浆料能覆盖住砂子; 当砂粒较粗时,必须提高砂率,使砂粒充分占据浆料,避免没有砂支撑而造成多余浪费。 泥浆。
配置需要反复试验,配制混凝土时一般遵循以下规则:即按上述方法计算的砂率基本符合细度模数为2.5的中砂。
砂细度模数每降低0.1,配制混凝土时砂率应减少1%,以利于浆料充分包裹砂粒。 相反,砂细度模数每增加0.1,混凝土用砂率应增加1%,以避免出现无细骨料支撑的浆料。
结论
下面我们就混凝土配合比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和分析。 从这些规律中,我们可以初步推导出配制优质混凝土应遵循的原则。
一是尽可能降低浆骨比,即在符合混凝土和易性、强度等各项设计性能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浆料含量,增加骨料含量。
减少浆料用量的主要方法是减少单次用水量。 当水灰比不变时,水泥和外加剂的用量也会减少,从而达到降低浆料含量的效果。 同时可以采用减水剂、减水外加剂以及增加粗骨料含量的方法来实现这一目的。
优秀企业推荐